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文化

“古云南”茶马古道掠影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1/02 23:33

大理日报社数字报刊平台

保存完好的云南驿茶马古道。


□ 李 雪

《汉书》中记载:“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开益州郡领云南县”。在西汉武帝年间,“太平端应则景云生”。武帝大赦天下,举国欢庆,因“梦中现彩云”,遣使往南方寻找“天现祥瑞”之方。历经数年的艰辛,在滇西南这块高原上的红土地找到了“彩云南现”的源头,遂在这里设置了第十六个县——云南县,属益州郡。这里是云南之源,是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称“古云南”,境内有一颗镶嵌在西南古丝绸之路上耀眼的明珠——云南驿,至今仍保存着“云南”的原称。至民国1918年,因省县同名,云南县改为祥云县。

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三路大军亲征云南,“不以力制,而取其心服”。南中五郡调整为七郡,设立云南郡,郡治就在今天祥云境内的云南驿一带。云南驿作为蜀国南中七郡之一,为滇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58年。唐贞元年间,是云南驿的鼎盛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年)至大宝九年(750年)的128年中,云南驿为西宗州与宗居县的州、县治同驻地。宋代,宋朝与大理国订下了和平协议,实行“茶马互市”,马市的繁荣,关系国家和平与人民幸福,云南驿功莫大焉。公元1253年,忽必烈率领大军,破大理国。1274年,元朝廷派大臣赛典赤·瞻思丁到云南,建立“云南行中书省”,从此,省县同名。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统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县城从云南驿迁往“洱海卫”城,即今天的祥云县城,而云南驿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祥云境内的茶马古道,从普淜镇走进古云南县境内,分为两条道,一条经西山村、桃树坡、浑水田,绕山间路至水盆铺、沐滂铺,进入下庄村,过云南驿,往东经板桥村、清华洞、驻扎洱海卫城。另一条由孔仙桥过人头关、松树林过楚场村、黄草哨、米甸村,过观音箐到海稍水库新庄村,进入宾川地界。一路上马帮铃响,坎坷崎岖,穿林过岭,只有一阵阵悠扬的马帮头骡脖子上的唝咚铃声穿过山间村寨,“唝咚”“唝咚”逶迤而来。

一路走来,普淜、沐滂铺、云南驿、板桥、洱海卫城,楚场、黄草哨、米甸、观音箐,沿路的村村寨寨都是这条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马店里一盏盏明亮的灯如一个个温暖的家,向颠沛走来的行者敞开温情的怀抱,给予可口的饭食和软和的床铺。行走在山间密林里的马帮队伍稍作停留,短暂修整后又奔向更遥远的地方。

如今,古云南的这条茶马古道上存留比较完整的就是云南驿古镇和“洱海卫”古城。

青石板铺砌的云南驿古道,两旁的一爿爿马店敞开着大门,迎进南来北往的马帮。傍晚是古镇的繁忙时光,远行而来的马锅头们卸下马驮后,悠闲地抽上一支烟筒,洗热水脚,吃一顿香喷喷的饭菜,安然入睡。清晨又匆匆离开,向着更遥远的地方跋涉。古驿道的青石板路,既是路,又是街巷,从东边往西,总长1720多米。青石板是用纹理细密的青石块铺砌而成,宽丈余,直接铺砌到两边房屋门前或者檐下墙根。正中间用较大的方整石块铺垫,称为“引马石”,连缀成驿道中轴线,驿道两边民居商铺林立,鳞次栉比,记载着那些遥远的时代。次日黎明,迎着微曦的曙光,在一片赶马的吆喝声中,一批批驮着各种物资的马队从云南驿启程,又匆匆奔向遥远的远方。

《云南县志》载:“县城在昔屡迁,洪武十五年指挥周能重筑甎城。”洱海卫整座城池为正方形,方圆四里三分,四街八巷,城中心矗立着的五层钟鼓楼即为“印把子”。洱海卫古城就像一个默默无语的智者,每天在朝阳中醒来,在夕阳中安睡,静观世间的熙来攘往,明朝的繁荣、清朝的衰败、民国的战乱、红军长征的足迹、新中国的成立,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西南边陲的小城里如白驹过隙,马帮不再走过,近百年来修建滇缅公路、修筑320国道、修建杭瑞高速公路、开通广大铁路、昆楚大铁路动车组高速驶过、机场的飞机掠过天际,千年的茶马古道正被逐渐冷清,历史使命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