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州医护人员和疾控人员不畏艰险、无私奉献,始终奋战在防疫一线,为全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出了巨大贡献;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敢于牺牲、逆向远征,义无反顾冲向全国抗击疫情的最前线、主战场,充分体现了大理医护工作者的家国情怀和白州儿女同全国共克时艰的责任担当。
为反映全州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高尚品格,今日起,本报在“抗击疫情·感人故事”专栏中推出“战‘疫’一线·天使风采”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在同事眼中他是连轴转的“陀螺院长”;在留观人员眼中,他是随叫随到的“守护人”。他就是大理市凤仪卫生院院长王珺,在我州阻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临危受命,带领医院职工,像不停歇的陀螺,在大理市疫情防控医学隔离观察点,既当指挥员、又当侦查员,还当服务员。
留观点今日部署次日启用
1月24日,刚刚建好的凤仪卫生院新院被确定为大理市疫情防控医学隔离观察点,对大理市内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进行集中隔离、统一管理,随时进行医学健康监测。
1月24日下午接到通知后,王珺立即投入凤仪医学隔离观察点的筹备工作,组织打扫卫生,铺好床单被褥,采买手纸、牙刷、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25日下午,7名留观人员到达时,所有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同时,王珺及时制定了隔离点工作方案、工作制度、工作流程、三区分布、储备应急物资、开展防护消杀专题培训等措施方案。
“今天解决了热水的问题,留观人员可以洗热水澡了。明天要解决留观人员中婴儿的营养问题,让厨房给婴儿做肉饼和鸡蛋……”每天忙完工作,王珺就会在厚厚的笔记本上认真做记录,事情太多,难度太大,他用记笔记的方式提醒自己的工作是否到位,留观人员是否满意。A4纸大的笔记本,密密麻麻记录了24页。问题总是接踵而来,王珺一个个迎面击破。他用“我先上”的实际行动,带领全院职工出色完成任务。
凤仪卫生院除开展正常的医疗业务,还要兼顾发热门诊和预检分诊等工作,同时承担着凤仪留观点、酒店留验点和多个卡点的医疗监测工作,任务繁重。
“王院长连续一个月吃住在新院,统筹指挥所有工作。我们加班到次日凌晨两点,他就陪着我们到次日凌晨两点。医院人手不够,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补缺。”护理人员王平说。
留观人员的知心人
武汉人王某一家4口到大理旅游,王某的妻子、儿子、岳母三人先后被确诊为新冠肺炎,王某作为密切接触者被送到凤仪卫生院新院留观。王某刚到医院时有咳嗽症状,担心自己被感染,情绪不稳定。王珺一边通知大理市疾控中心来采样,一边对王某进行心理疏导,最后的检测结果显示王某没有感染新冠肺炎。王珺加了王某的微信,答应王某,有任何不舒服或者疑虑都可以找他。
进入留观点的留观人员基本是焦虑状态,王珺总是细心排查,耐心做心理疏导,给他们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微信,24小时随时答疑解惑。他先后从留观点排查出6名确诊病例,转运到集中诊治点诊治。
王某的家人相继在大理治愈出院,王某给王珺发了一条微信,他说:“这个春节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收获了世上最宝贵的馈赠,来自像您这样陌生的朋友无私且慷慨的关爱,在我们最脆弱无助的时候给我们鼓励。”
大理市疫情防控凤仪医学隔离观察点自1月25日启用以来,先后收住73人,其中明确密切接触者57人(武汉籍20人)。观察点接收的留观人员中,年龄最大的81岁,最小的刚满1岁。
“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陈某某因接触大理州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到凤仪卫生院新院隔离留观。刚开始,陈某某因不愿意待在隔离点而异常烦躁。为了安抚陈某某,王珺到他的房间做心理疏导,倾听他的诉求。经过王珺耐心地疏导,第三天,陈某某终于平静下来。
“陈先生说要吃夜宵,王院长就安排食堂给他单独做;陈先生说饭菜量不够,吃不饱,王院长就让我们给他加菜加饭,尽力满足他的要求。”“王院长经常提醒我们要换位思考,留观人员14天待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内,需要关爱,要做好服务。”“最后,陈先生顺利结束留观,临走时,对我们医护人员说了一些感谢的话。”护士王平、段畅娇相继向记者回忆了那段难忘的时日。
“这个包裹是401室的,这个是402室的……”3月6日,记者走进凤仪卫生院,凤仪卫生院办公室主任宋宁丽正在和同事一起给刚刚收到的包裹做标注。
“这些包裹是留观人员的,他们担心收不到,就寄给我们,我们再转交给他们。平时,王院长对我们说得最多的是‘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我们成立了物资采购组,不但帮留观人员采购日常用品,还代收包裹。”宋宁丽说。
王珺要求所有医护人员要把每位留观人员当亲人看待。定时送餐、送药、送生活用品,一个个看似简单的细节,凤仪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在王珺的带领下,做得面面俱到,颇受好评。
一个武汉家庭为表感激之情,要求与王珺合影留念,邀请王珺待疫情过后去武汉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