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县市

永平龙门乡官庄:弘扬“五同”精神 共铸“团结梦”

作者: 来源: 时间:2020/05/12 15:04




 

官庄自然村隶属于龙门乡龙门村,位于龙门乡西边,是一个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小山村。有回、汉、傈僳、白等民族,整个自然村有9个村民小组,229 927 人,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村,2019 年官庄自然村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官庄自然村以党建为引领,以村民理事会为依托,创新工作方法,各族群众全面参与,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重在行动、重在基层,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发掘出官庄难能可贵的“五同”精神,谱写出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同饮一井水,命运相连共护“源”

官庄自然村南面有一个龙潭箐,自古以来是这里村民的饮用水源地。自2013 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57 万元,实施了官庄龙潭箐保护工程。为切实加强对官庄龙潭箐水源点的管护,

由官庄、中村、大见村党支部牵头,通过召开户长会,制定出台了《官庄龙潭箐水源点管护措施》《官庄龙潭箐水源清洁十不准》等长效机制,选聘了专门的管护员和保洁员,对群众进行引导和监督。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宣传引领作用,认真宣传党的政策、民族政策等,积极引导各族群众保护官庄共同的“水源”。通过宣传引导,如今的官庄形成了“共饮龙潭箐之水”“吃水不忘挖井人”“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同耕一坝田,邻里团结讲互助

2016 年以来,共投入4000 多万元,认真组织实施了官庄少数民族示范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沪滇项目、5 千米产业机耕路建设等项目,大力发展了万亩油菜花、万亩优质稻、千亩稻田养鱼、百亩特色水果、乡村农家乐等产业项目,官庄各族群众共同在万亩梯田上耕耘发展,探索出优质稻、特色水果、肉牛、黑山羊、白鹅等致富产业。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官庄自然村的各族群众已形成田连田,地连地。无论春种秋收,你家一天,我家一天,户帮户已成常态。通过党的民族政策的落实,官庄铺设了一条条“连心路”,架起了一座座“连心桥”,各个民族的心也像这些田地一样连在一起,现在官庄田间地头无处不闻不见各族群众相互帮助、欢声笑语的美好画卷。

 同葬一座山,生逝永远是“邻居”

有效整合党支部、村民小组和官庄清真寺管委会三只队伍力量,认真宣传引导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国家殡葬制度改革相关政策,倡导各民族的死者都安葬在一座山上,活着同村同处,逝去也成“邻居”,在另一个“家园”里仍然相伴为邻。回族丧事其他民族来帮忙,其他民族丧事回族来抬葬的习惯已不约而同形成,各族群众在这块土地上交往、交流、交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同住一个村,相互尊重护家园

各民族无论是生产、婚丧嫁娶都充分考虑民族间习惯,由于回族居多,有的汉族办客请回族阿訇宰生,请回族厨师,用清真寺锅碗瓢盆和桌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思想共识,党支部结合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实际,每年组织官庄各民族群众开展“同升一次国旗、和国旗留一次影、同吃一桌饭、同唱一支歌、共同开展一次三清洁活动”,各族群众积极响应、认真参与。党支部还牵头制定了《官庄自然村村规民约》和《实施细则》,对办理婚丧事限制在八菜一汤、严格执行门前三包、定期环境卫生大扫除、三清洁费用收取管理与使用等村内最突出的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成立了理事会、监事会和官庄环境卫生纠察队,严格执行村规民约,并在“红白板”进行公布。扎实开展“新时代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美丽庭院”创建活动。成立中青年民族团结联谊会和文艺队,不断促进官庄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共同繁荣。有效整合党支部、村民小组和官庄清真寺管委会力量,妥善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打造民族团结、和谐稳定新官庄。

 同爱一个家,深入交融促和谐

随着各族群众思想的解放,各民族适龄青年通婚也成常态,对其他民族青年嫁到回族家,提倡信仰自由,回族家庭不提苛刻要求,不给青年男女在婚姻问题上制造麻烦,真正体现一个

家庭多个民族,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在官庄有一个务工带头人叫张平,他每年都带领官庄各族群众七、八十人到内蒙古的包头市轨枕厂务工,这些外出的“官庄人”住在一起、吃在一起、学在一起、干在一起,过年回家时,同座一辆车回家,在外也真正体现了各族群众一家人。

 针对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发展经济的实际,党支部根据上级的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与留守人员“牵手”行动,既给予留守老人、儿童、妇女更多关爱,又解决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官庄村民的“五同”精神,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让官庄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进步的赞歌。让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是一朵永不凋谢的民族团结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