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建设美丽剑川 让生活更美好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7/08 09:20

7月7日, 剑川县副县长杨仕华及剑川县发展和改革局、自然资源局等有关单位领导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剑川县县域经济发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特色小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等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解答。

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今年1月,剑川县被列入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

剑川县副县长杨仕华介绍,剑川县紧扣创建标准,积极谋划,有序推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启动以来,县委、县政府把文明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高位推进,强力推动,靠前指挥,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指挥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创建局面。二是积极营造文明城市创建氛围,提高知晓率。集中制作设计城市统一标识的公益广告牌600多块,在城市主要街道、广场公园、景点景区、宣传橱窗、宣传栏、公交车辆等载体刊播,并在主要干道、景点景区、公园、广场设置与景观相协调的宣传景观小品;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建设;加强对施工企业现场规范管理,健全文明施工制度,规范建筑工地围挡,积极发动施工企业利用建筑围栏作为文明剑川的宣传墙;县级各部门各单位、金华镇及各社区结合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编印了《剑川县文明手册》 1.2万册、《“文明——从你我做起”剑川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倡议书》1.8万份、创文宣传折页4万份、创文知识小折页1万份、《文明剑川》笔记本5000本、印有剑川县文明城市创建公益广告的纸杯4万个、环保袋6000个,组织志愿者向全县干部职工、城市中小学生、城市居民和商户进行发放。三是开展各类文明创建主题活动。开展了剑川县第十五批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第二届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共评选出文明单位49个、文明村镇44个、文明校园11个。通过“文明创建”活动,单位、社区、服务窗口等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四是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满意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有序实施背街小巷整治提升、窖井盖专项治理、破损路面修复、盲道治理、污水管网建设、打通断头路等基础设施短板项目。深入开展国家卫生县城创建和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实行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对重点路段、重点区域集中整治,清理卫生死角,加大对占道经营、“蜘蛛网”的整治,县城环境持续得到改善。

推进沙溪特色小镇建设

剑川沙溪古镇今年被命名为云南省特色小镇。那么,剑川县是如何推进沙溪特色小镇创建的?

剑川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杨伟介绍,剑川县始终坚持把特色小镇创建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抓手,坚持强特色、造精品、创一流,特色小镇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主要做法是:一规划先行。坚持规划引领,突出城乡融合发展,以产业为支撑,推动特色小镇“多规合一”。编制完成《沙溪古镇(白族)发展总体规划》《沙溪古镇(白族)修建性详细规划》,促进“产城人文”和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确保特色小镇创建起点高、起步稳、视野宽、标准高。二坚守红线。合理界定沙溪古镇人口、资源、环境承载力,注重保护重要历史遗存和民俗文化,紧扣沙溪古镇悠久的茶马文化、浓郁的白族风情、优美的田园风光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不贪大求全、盲目扩张,不抹旧涂新、拆旧建新。在特色小镇创建过程中,坚守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通过政府违规举债来建设、不搞变相房地产开发4条底线,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白族本土文化、传统建筑风格,保持小镇田园风光、古朴宁静的历史风貌。三打造特色。沙溪古镇特色小镇创建坚持在保护传承历史文脉、白族文化、田园风光的基础上,聚焦“特色、产业、生态、易达、宜居、智慧、成网”7大要素,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精品工程,突出沙溪特色。自特色小镇创建以来,累计完成投资14.36亿元。重点实施了古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一部手机游云南”提升完善、高端智慧旅游公厕建设、核心区古建筑修复及活化利用、沙溪特色餐饮“六件套”创建、房车营地建设等35个项目;建成一批特色民俗客栈和民族精品客栈,目前正在实施巩固拓展特色小镇创建成果、生态保护廊道建设工程、古镇路网改造、常态化精细化管理4个省级1亿奖补资金建设项目。实现了沙溪古镇核心区基础设施功能完善、整体风貌协调一致、环境卫生整洁有序、智慧建设取得突破、产业培育初见成效的效果。

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当前,剑川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那么剑川县是如何具体推进此项工作的?

剑川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陈俊林介绍,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做的工作:一是编制规划依法依规保护。2003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剑川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县人民政府随即编制了《剑川古城保护规划》并颁布施行。按照保护规划的要求,坚持修旧如旧的理念,严格遵循古旧建筑保护修复的基本程序,最大限度保护古城建筑遗产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2014年8月,邀请了住建部历史文化名城委员会专家到剑川指导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17年6月,云南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和上海援滇规划顾问组对剑川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行了实地调研并指导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7月,《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省级审查;2020年12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同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剑川古城保护与开发的实施办法(试行)》《剑川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实施方案》《剑川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办法》《剑川县传统村落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剑川县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二是建立保护管理机制。2012年剑川县组建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2013年成立剑川古城保护利用领导组;2014年成立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领导小组;2015年将剑川古城保护管理委员会机构人员划转至县旅游委;2016年成立剑川古城保护提升指挥部,具体承担保护提升项目推进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后由县住建局(县城管局)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工作。三是完成保护对象测绘建档、建库、挂牌工作。2020年10月剑川古城街区、西门外街街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剑川县及时进行挂牌保护。2001年以来,挂牌保护91处明清古建筑。2017年9月,县人民政府批准了剑川古城89处院落和沙溪镇25处院落为剑川县第一批历史建筑。2020年2月,完成剑川古城、沙溪镇现状历史建筑基础三维数据采集与建模项目,全面记录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古城整体、民居等不同尺度下的城市历史风貌。截至2020年12月,全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四有”工作全面完成。四是加大保护资金投入。为保护剑川历史文化遗产和古城历史风貌,先后投入古城保护修复资金达2.84亿元。实施古城市网入地、古城水系和智慧消防等基础设施工程,修复古城东西南北各主要街道、巷道、伽蓝桥、西门外桥、文魁牌坊、进士牌坊等古建筑,修复西门街、景风阁古建筑群和9个明代院落,修缮5个名人故居、余庆宫门楼和政府老礼堂等古旧建筑。五是遵循国际理念修复文化遗产。沙溪寺登街入选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后,县人民政府与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就沙溪古镇复兴工程搭建起合作平台,共同致力于沙溪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先后实施四期沙溪复兴工程,使一大批重要古旧建筑和文化遗产得到及时修复保护。

本报记者 杨 磊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大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号。《大理日报》“社会”版每周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8881027

0872-88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