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 磊 文/图 通讯员 王正明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只能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老军医毕星高入党51年来,坚持用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
“这一生,对我影响最大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当时我们村的党支部书记,一个是雷锋同志。”毕星高告诉记者。
毕星高今年75岁,是巍山县庙街乡小河村人。“村党支部书记叫石春森,是一个非常正直的人。他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备受村民信赖和尊敬。他一直是我的榜样,一心想像他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7月19日,在大理州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毕星高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入党故事,胸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闪耀着信仰的光芒。
“1961年,我初中毕业,回到村里当了文书。后来被送去大理卫校读书,1968年参军入伍。入伍前,石春森书记告诉我‘你现在学到了知识,要报党恩。任何时候,都要听党的话,时时刻刻铭记党的教诲。’”石春森的叮嘱伴随着毕星高一步步成长。参军入伍后,毕星高成为部队通信总站的一名军医,经常跟随部队翻山越岭开展通信作业。“工作非常艰苦,一年中至少有8个月在野外。一根电线杆有800多公斤重,10余人才能抬动一根,我们和当地群众一根一根抬上山,山路非常难走。”虽然是军医,但毕星高仍然背着药箱加入到施工队伍中,没有一丝懈怠。1970年,毕星高光荣入党。后来,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因为出色完成任务,为前线提供了通信保障,毕星高和战友们荣立三等功。
“作为一名军医,我做不了什么大事情,只能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像雷锋同志一样履行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毕星高告诉记者,雷锋是生命里深刻影响他的第二个人。“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雷锋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一生学习。”1994年,毕星高从部队退休。多年来,他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为灾区和贫困山区捐款。还帮助家乡小河村建设党员活动室,热心于村内公共设施建设,把自家1亩多的宅基地提供给村委会建设篮球场。他还积极参加社区活动,为居民和学校师生作报告,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对党的感恩之情。
2010年,毕星高的儿子因重症胰腺炎离世。悲痛万分的毕星高做了一个惊人决定——将儿子的遗体无偿捐献给大理学院(今大理大学)用于医学研究。此想法一出,四面八方的压力便铺天盖地而来。
“共产党员就是要勇于破旧立新。”毕星高强忍悲痛,先是说服了老伴,然后挨个说服家人。“我是学医的,知道捐献遗体对医学研究非常重要。希望医疗水平的提升,能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有效医治,能使更多的父母不要有我这样的悲痛。”后来,大理州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还把毕星高捐献儿子遗体的事迹编成情景剧《选择》,参加了云南省第七届军休“夕阳红杯”文体大赛,一时引起了社会热烈反响,人们被这位无私奉献的老军医深深感动。
“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多年来,毕星高被评为全国军休系统“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 云南省模范退役军人、大理州优秀共产党员、大理市第三届道德模范。面对这些荣誉,毕星高对记者说:“初心永不变,我是一名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