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史学家吕祖谦在阐述历史学习方法时提到一种现象——“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一旦遇事,便与里巷人无异,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即:有的人读了几十年的书,遇到事情时还是跟常人一样只会凑热闹,发表一点个人感想,对于如何解决事情,却毫无措施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没有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读了很多书却等于没读。
当下,个别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同样存在“与里巷人无异”的问题——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开开会议、搞搞培训、听听报告,机械应付,走走过场,只管做没做,不管好不好;有的甚至为了“节约”时间,直接将“重要内容”抄到笔记本上,将党史学习理解为“材料学习”,表面看是学过了,实际自身没有任何改变,等于没学。
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目的是让党员干部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因此,学习党史要做到真学、真懂。一方面,要做到吕祖谦所说的“观史如身在其中,见事之利害,时而祸患,必掩卷自思,使我遇此等事,当作何处之。如此观史,学问亦可以进,智识亦可以高,方为有益。”即学习党史要做到身在其中,当读到书中的革命先辈面临重要抉择关头时,要把书本合上,好好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革命先辈的位置上,会如何决定?做什么样的决定?待想清楚后,再把书本打开,看看革命先辈是怎么做的,他们最后做了什么样的决定?他们的决定带来的是成功还是失败?原因何在?以此来比较自己与革命先辈在选择和方法上的异同,寻找自身差距,从党史学习中获得进步。另一方面,还要做到清代名臣左宗棠所说的“读书时,须细看古人处一事,接一物,是如何思量?如何气象?及自己处事接物时,又细心将古人比拟。设若古人当此,其措置之法,当是如何?”即不但要设身处地地思索革命先辈为何这么选择,还要思考假如革命先辈遇到我们现实中面临的抉择时,他们会如何做出决定、解决问题。
党史学习只有做到“设身处地”,方能从历史的无数案例中“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