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全力推进弥渡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1/09/30 09:45

9月29日,弥渡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志翔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弥渡县项目建设、农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等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和解答。

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抓紧抓好

弥渡县委副书记、县长马志翔介绍,弥渡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抓紧抓好。1至8月,弥渡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完成53.9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27.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6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稳步增长,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好转。

一是抓项目谋划。弥渡县“十四五”时期规划了重大项目462个,围绕这个目标和任务,开展75个项目前期工作。今年编制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100万头正大生猪产业链项目、弥渡产业园区长坡岭片区建设项目3个重点产业项目。目前,各项工作正在逐项推进。二是抓项目争取。主动加强与省州重大规划的对接,切实把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做细做实,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支持。2022年中央预算内项目已申报17个,总投资54.80亿元,申报推送项目数居全州前列。三是抓项目实施。今年弥渡县确定了99项重大建设项目,总投资近197亿元。继续实行县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责任制,加强协调配合,全力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在建项目快速推进,新建项目提前开工,力争形成更多的实物量和实际投资,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平稳运行的支撑、拉动作用。

围绕三个要素深入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弥渡县委、县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工作,围绕“泡温泉、品美食、赏花灯”三个要素,深入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马志翔介绍,一是结合州委州政府对弥渡“小河淌水乡愁地、绿色蔬菜产业园”的定位,高品质打造带有小河淌水意境的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园,项目总规划面积13000多亩,主要以温泉、海塘、湿地、溪流等水体为核心,以业态为载体,培育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民俗体育活动、商务会议、特色农业、科普教育六大业态。二是着力打造弥渡特色饮食文化品牌,今年组建了弥渡餐饮美食协会,高品质重新打造小河淌水宴、密祉豆腐宴、清真宴、传统“八大碗”“土八碗”等十二套地方特色美食。成功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美食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并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命名一批“老字号”“地方餐饮名店”。三是强化文化传承与发展,深入推进古旧建筑保护利用和“弥渡民歌”“弥渡花灯”等文化遗产传承工作,整合争取项目资金6000余万元对31处古旧建筑进行保护修缮。同时,大力挖掘和开发白子国文化、南诏文化、马帮文化等重要历史文化,重新包装组织密祉花灯节、太极顶歌会、天生桥庙会、铁柱庙彝族踏歌会等传统文化活动,开发设计不同的体验式项目。

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和生猪产业

马志翔介绍,近年来,弥渡县围绕“一棵菜、一头猪”产业培育,着力打造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和生猪产业,促进产品精深加工,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蔬菜产业方面,一是建强产业基地,共建成高标准农田12万亩,高效节水农田5万亩,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6600亩,成为滇西最大的大蒜种植基地及交易集散地。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万亩,蔬菜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8.4万亩。二是注重品牌打造,全县完成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80个,创建省级蔬菜标准园2个,培育17家蔬菜产业化龙头企业、72个蔬菜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个蔬菜家庭农场,3家经营主体被农业农村部列为首批全国试点。三是强化科技支撑,着力打造“一园四中心”。

在生猪产业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生猪产业,创新“弥渡模式”。引入泰国正大集团,探索创新“党组织+龙头企业+金融机构+合作社+农户”的“1+4”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建设生猪全产业链项目。二是“一条龙”发展,建设全产业链。在现有4家饲料厂的基础上,再建设2家饲料厂,力争建成滇西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引入正大集团启动屠宰场一期建设,加快办理食品加工厂项目前期工作,建设年产10万吨食品加工厂。三是实现绿色种养循环。通过招商引资,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厂,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项目,保障畜产品消费、社会公共卫生和畜牧业发展安全,促进种养循环、产业融合发展。

本报记者 马丽芳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

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大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号。《大理日报》“社会”版每周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8881027

0872-88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