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牢髭蟾(Vibrissaphora ailaonica),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目前,居群数量十分有限。
哀牢髭蟾体长约70毫米,眼内虹彩的颜色上半部为蓝色,下半部为黑色。繁殖期,雄蟾上唇边缘会长出黑色角质刺,犹如胡须,所以俗称“胡子蛙”。
哀牢髭蟾主要分布于哀牢山和无量山海拔在2200-2600米左右的生态环境保存完好的常绿阔叶林林下及山溪中。其中,在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段,通过2012年至今的监测调查发现,其主要分布于蛇腰箐、大山河及洒拉箐。大部分时间栖居于陆上比较阴湿的地带,仅在繁殖季节进入水中,且季节性强, 产卵期短。活动较为隐秘,一般在夜晚进行觅食。在行为观察中少有跳跃动作,行动缓慢。雄蟾无声囊但会发出“昂、昂”的叫声,野外监测中其叫声较小且间隔在半分钟左右才叫一次,因此对哀牢髭蟾的调查监测主要采用样线监测调查法及繁殖区调查法,而鸣叫监测法不适用于监测哀牢髭蟾。
哀牢髭蟾通常2月份左右进入水中繁殖。雄蟾会先进入水中,选择水面较宽、水流平缓、水质清澈、水深约10-30厘米的溪流中长宽大于20厘米的扁平石块下(石块下空),随后在早晚发出鸣声,借以招引雌蟾,一遇雌蟾到来,即可抱对产卵。
刚产下的蟾卵彼此粘连,附于石块下,是略呈椭圆形的一片。卵块从产下到完成孵化、形成小蝌蚪需要40天左右,而完成变态发育、长成髭蟾至少要越过两个冬天。
哀牢髭蟾分布区域狭窄,对水质要求较高,蝌蚪发育缓慢,易被蛇类、短尾猴等动物捕食。以上情况限制了此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甚至有绝灭的危险。鉴于哀牢髭蟾独特的生活习性和繁殖方式,做好哀牢髭蟾的保护工作,笔者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继续加强科普宣教工作,不断提升哀牢髭蟾的公众认知度,提高保护哀牢髭蟾的意识。二是加强日常巡护工作,及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情况,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特别是要加大繁殖期的日常巡护力度,更好地保护物种繁衍生息。三是加强社区的共建共管工作,对野生动物肇事情况及时补偿,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有突出贡献的给予奖励,缓解保护区压力,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发展。四是长期监测调查哀牢髭蟾,收集监测调查数据,及时掌握动态信息,为科学的制定保护措施提供依据。五是在其栖息地合适位置人工建造小水塘,人工放置石板,为哀牢髭蟾提供更多、更适宜栖息繁殖场所,同时为其建造躲避天敌的避难所。
(作者单位:云南无量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涧管护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