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 瑛
近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吴新华带领心血管内科手术团队顺利施行医院首例经导管无导线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成功将胶囊般大小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一名老人体内。
72岁的女性患者,近3个月来反复出现心悸不适,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10月18日,再次出现心悸,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多,且伴有乏力、胸闷等症状。10月21日,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经过详细检查发现,患者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慢快综合征),被收住心血管内科。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是植入起搏器的一类适应症,但由于患者年龄大、体重低、基础疾病多,植入传统起搏器手术风险较高。为顺利实施手术,吴新华多次组织医院多学科专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分析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技术能更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
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10月31日,吴新华带领手术团队在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主任、著名专家郭涛教授的指导下,顺利为患者施行了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
吴新华介绍,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是通过血管直接将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腔内。与植入传统起搏器相比,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手术时间更短,植入成功率更高,创伤与感染风险更低,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由于无须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须在胸前皮下放置起搏器,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能极大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据了解,无导线起搏器是当前国际起搏领域最前沿的技术,体积仅有胶囊般大小,比传统起搏器减小了93%,重量仅为1.75克,预估使用寿命12年,同时兼容核磁共振扫描,可以为心脏提供持续稳定的动能。
近年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紧跟国内外最新前沿,不断学习和突破,将最新最有效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本次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大理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无导线起搏器植入领域的空白,也标志着该院心血管内科诊治水平又迈上一个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