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坚定目标  迎难而上

——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2/16 09:17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确定的今后五年工作总体要求,坚定不移走好产业复兴、绿色发展、文旅融合、城乡协同、创新驱动、共同富裕之路,推进以绿色为底色的高质量发展,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26年经济总量突破2400亿元,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和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在云南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中走在前列。

2021年工作回顾

2021年全州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33亿元、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1.78亿元、增长3%,支出302.67亿元,同口径增长0.8%。

坚持保护第一、守住生态红线,环境问题整治有新突破。统筹推进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1806小镇”顺利交房,洱海流域“三区”划定落地,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加快实施,截污治污体系提质增效、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稳步开展,海西片区集中流转土地1.85万亩,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有序推进,“洱海论坛”成功举办,洱海流域列入全国第二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试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完成水土流失治理372平方公里,整改生态环境问题339项。爱国卫生“七个专项行动”扎实开展,10个县城达到国家卫生县城标准。

积极引商引资、全力重构产业,加快发展动能有新积蓄。紧紧围绕新材料、新能源、新基建、新消费、新业态等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法国普德赋国际度假项目、英国帝亚吉欧威士忌生产及体验中心项目落地大理,一批绿色硅、铝材补链项目启动实施,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9户,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1.5%。

突出项目攻坚、持续夯实基础,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启动“十四五”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两年行动计划,强化土地、林地等要素保障。11个“保供给促投资”新能源项目全面启动,12个输变电项目有序推进,新建燃气管网85公里。认真实施乡村振兴项目,改建农村公路731公里、卫生户厕4.1万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供销综合改革取得成效。抓实城市建设和管理,改造棚户区5320套、城镇老旧小区247个,城市更新试点项目加快推进,新建51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35.4亿元、增长7.6%。

应对疫情冲击、提升旅游品质,扩大消费需求有新探索。全力稳定群众收入提升消费能力,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等办法稳企稳岗稳收入。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过渡期各项政策稳定,返贫致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全面落地,未发生规模性返贫,群众收入稳定增长。持续推动家电汽车下乡扩内需,农村电商综合示范项目加快推进,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14户,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27.6%,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1.5亿元、增长7.2%。

强化民生保障、办好利民实事,社会事业发展有新进步。始终认真解决好群众揪心事,财政资金民生支出占比达75%。持续推动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稳步提升,义务教育“双减”“双升”全面推进,大班额有效化解,校外培训不断规范,普通高中晋级升等扎实推进。全力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滇西区域医疗中心、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加快建设,州传染病医院等28个“双提升工程”稳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快,养老、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达100%。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复兴之路

着力做大铝、硅等新材料产业链。加快推动光伏新能源建设、先进制造业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尽快做强新能源产业链。加快建设“风光水储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基地,重点实施集中式光伏和风电项目。积极做优绿色食品产业链。扎实抓好洱海流域绿色农业、有机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加快做长生物医药产业链。积极发展特色中药、民族药、化学药、生物技术药、医疗器械产业,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原料药材基地。率先做响数字经济产业链。强化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强与科技头部企业合作,推进城市大脑建设,着力打造“苍洱数谷”。全力做实招商引资工作。瞄准各领域头部企业、领军企业精准对接洽谈,破解项目落地问题,加快引进一批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

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

实施好苍山洱海一体化保护行动。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和“城村人”一体谋划,保护好苍山生物多样性和海西田园风光,推进洱海“一湖一策”保护治理,统筹抓好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等工作。实施好绿色国土行动。着力提升城市绿化品质,加快森林乡村创建,推进洱海流域森林绿廊建设,实施好以国家储备林为重点的工程造林。实施好绿色开发行动。严格实施生态管控和耕地保护,坚持产业绿色化发展,探索“绿电产品”认证,推广绿色建筑,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实施好绿色出行行动。加快建设轨道交通、城市智轨,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能源汽车应用。

坚定不移地走文旅融合之路

着力夯实旅游基础。完善国际化旅游公共设施,积极开拓旅游航线,完善景区景点道路、智慧停车场、旅游公厕等设施。着力提升旅游品质。高水平编制和实施国际旅游名城规划,抓实大理古城、巍山古城保护提升,完成剑川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着力创新旅游业态。加快推出文化、体育、爱情、休闲、团建、美食、夜间、购物旅游等业态,开发特色医疗、中医药养生、森林康养等产品,策划举办系列高水平文化演艺、民族节庆活动和体育赛事。着力打造旅游品牌。推进智慧化服务和管理,引进培育做强一批旅游企业,持续优化旅游市场秩序。

坚定不移地走城乡协同之路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构建“四出境三出省”立体交通网,新增高速公路1000公里、铁路110公里,全面实现“县县通高”和“县县联通”。加快构建“一城三区”格局。抓好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加快“大祥巍”一体化发展,推动大理经开区高质量发展,抓实大理市城市更新改造,推进“两馆一中心”建设,打造“美丽湖区、公园城市”。加快提升城乡承载能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争创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和“美丽县城”“特色小镇”,全力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城市管理。加强绿化畅化亮化美化,大力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从严规划管控,强化脏乱治理,提升城市的舒适感、幸福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好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乡村建设和治理,稳步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之路

进一步深化重点改革。扎实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实体化发展,充分发挥投资主体、融资平台的作用。深化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抓实普通高中招生改革。进一步提升开放水平。主动对接RCEP,加快推动口岸机场建设,积极申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经开保税物流中心,加快实施一批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项目。进一步推动创新引领。强化“政校企”全面合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等科技创新主体。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强政务服务能力建设,打造审批最少、流程最佳、时限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优的办事环境。

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之路

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缩小城乡、区域差距,大力发展富民产业,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和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推进职业院校“双高”“双优”建设。提供美好生活保障。健全完善疫情防控体系,提升科学精准防控能力。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好全民健身补短板项目。落实好“三孩”生育政策,加快养老、托育、家政等服务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加快实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通过重新申报命名,争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建设平安法治大理。全面实施“八五”普法规划,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健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坚决打赢第五轮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

2022年工作重点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支出均增长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着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夯实发展基础

进一步强化项目支撑。抢抓国家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机遇,力争在上半年实现年度项目开工率达到90%以上。建立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全力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等资金支持,把土地、林地等要素保障到重点地区重大项目。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加速综合交通网建设,确保实现“县县通高”;启动大理机场三期改扩建,新开发航线4条以上,完成综合交通投资300亿元。实施“兴水润滇”工程,加快推进洱海大型灌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完成水利投资100亿元有序推进风电建设,加快推进输变电项目建设,完成能源投资50亿元以上。进一步推动消费增长。推动内外贸一体发展,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力度,实施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培育计划,新增限上批零住餐企业50户。进一步深化“六稳”“六保”。认真落实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帮扶,推动减税降费、财政奖补等“政策红包”落地见效。

坚定不移强链补链,加速重构产业体系

努力在现代农业稳总量、促增收上下功夫。加快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示范区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推进肉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提升烟草产业综合效益,实施好5个万头奶牛牧场建设。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种植,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基地10个以上,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90个以上,打造一批数字农业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努力在工业经济补链条、聚集群上出实招。推进绿色能源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抓好5个开发区优化提升,加快集中建园片区基础配套、要素保障,推动绿色硅、新能源电池、铝精深加工等一批项目加快签约、一批项目落地建设。支持一批传统工业加快技术改造,力争能源以外工业投资增长40%以上。努力在文化旅游提品质、树品牌上做文章。加快文旅发展核心和枢纽建设,提升景区品质,深化“有一种生活叫大理”“最佳爱情表白地”策划,推出新的引爆点,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持续开展市场整治及涉旅企业诚信评价,广泛开展文明旅游“彩云行动”。努力在数字经济产业化、效能化上求突破。以智慧教育、城市感知、智慧停车、智慧交通等项目为抓手,推进城市大脑建设。抓实数据归集、上云、适配等工作和数据要素治理试点城市建设,谋划数据要素交易中心建设。

全力以赴保护生态,全面深化绿色革命

狠抓污染防治彰显“生产美”。深入开展“绿色革命”七大行动,全力推进洱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以海西片区为重点的规模化绿色生态高效农业。加强保护治理彰显“生态美”。抓好大理苍山世界地质公园再评估工作,全力冲刺洱海保护治理“六个两年行动”,落细“退、减、调、治、管”举措,统筹推进截污体系提质增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工作,加快洱海湖滨生态红线和湖泊生态黄线落地,健全洱海流域生态监测体系,发挥好洱海科研基地作用,推动洱海水质持续改善,力争不发生规模化藻华。建设绿色家园彰显“生活美”。坚持绿色低影响开发,推进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河湖、美丽公路、美丽走廊建设,启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创建工作。

始终坚持建管并重,统筹推进城乡发展

全力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实施“一城三区四单元”城市道路连通、功能配套、产业转移等支撑项目,启动城市品质提升重大项目,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0万平方米。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集中力量帮扶重点县,实施脱贫村提升行动,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持续增加脱贫人口收入。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抓好“政府救助平台”运用,加快建立稳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股份合作机制和扶志扶智长效机制。深入推进乡村建设。围绕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重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精品示范村、美丽村庄“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以洱海海西乡村振兴示范园创建为引领,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激发内生动力

突破关键环节改革。深化“放管服”“证照分离”改革,打通企业和群众办事难点堵点痛点,加快推进“一窗办”“一表办”“一网办”“一次办”。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大引强专项行动,加强市场主体准入便利化,健全完善负面清单制度,推进涉企审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费用,力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31万户、民营经济比重提高至50%。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启动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大理分中心建设,积极建设大理州国际旅游零售先行试验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引进州外到位资金增长12%以上。

用情用力办好实事,让群众增加获得感

坚持就业优先。用好用足就业补贴、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激励政策,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促进转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提升教育质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以上。抓好中小学“双减”“双升”工作。全面提升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挖掘文化魅力。加快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带建设,启动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和乡村文化振兴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强化健康服务。健全完善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稳妥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坚决守住疫情防控底线,全力支持强边固防。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培养培训。巩固提升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兜牢社会保障。落实社保降费减负优惠政策,实施好全民参保扩面行动。创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增强发展安全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依法接受州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州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持续推进依法行政,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民法典实施和“八五”普法工作,深化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积极防范化解风险。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整治行动,强化生活用火用气安全宣传,坚决防控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切实履行到期债务还本付息责任。持续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大理建设,全面强化社会面整体防控,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切实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深化禁毒人民战争,严厉打击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

过去四年工作回顾

经济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成效。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农业发展优质高效,创建全省“一县一业”示范县、特色县5个,建设认证绿色及有机面积140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658个,建成规模以上生猪肉牛养殖基地506个,农业总产值居全省第二。工业转型数字赋能,新能源、新材料、数字经济等一批头部企业加快落地,实施重大工业发展项目176项,建成76.8万吨绿色水电铝、产值达150亿元。大理州列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大理市及大理古城分别创建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旅游度假区,创建4A级旅游景区5个,接待海内外游客1.8亿人次。金融机构贷款规模居全省第三、增速居全省第二。生鲜超市、新零售、电商惠民便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3%。

洱海保护实现令人瞩目的变化。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的重要指示,以最严举措最大力度推进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19座污水处理厂、4660.7公里管网建成投运,129公里环湖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洱海水质总体保持优良水平,未发生规模化藻华。启动实施绿色革命“七大行动”,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明显,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湖长制扎实推进,林长制全面推行,空气优良率保持在99%以上。

脱贫攻坚创造令人振奋的成果。累计投入资金236亿元,实施各类扶贫项目1.3万个,11个贫困县、34个贫困乡镇、54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2.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部、浦东新区、奉贤区帮扶卓有成效,央地、沪滇、校地合作成果丰硕,产业帮扶覆盖全部贫困人口。改造农村危房10.32万户、抗震农房4.27万户,17911人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过上新生活。

城乡面貌发生令人欣慰的改变。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09.2亿元,重点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2%。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435公里,先后开通运营3条动车线,大理迈入“高铁时代”。大理机场完成应急增容改扩建和临时口岸改造,开通航线25条。“新基建”项目全面启动,建成5G基站2813个。改造老旧小区611.8万平方米,实施棚户区改造4万户,建成保障房3.66万平方米。创建国家园林县城2个和省级美丽县城4个、特色小镇6个,沙溪入选全国“最美小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大理市、宾川县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县城)。

惠民政策得到令人满意的覆盖。持续加强“六稳”“六保”工作,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1%和9.3%。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建成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及设施36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5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3.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新增减税降费51亿元,发放“贷免扶补”和创业担保贷款42亿元,新增市场主体8.5万户、年均增长11.2%。发放救助金30.99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5.68万人。

社会建设体现令人暖心的守护。创建全国文明单位、村镇、校园23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加快,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得到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反恐、禁毒防艾工作成效明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纵深推进,被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州”并蝉联“长安杯”。学前教育普及加快,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体育工作不断加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持续改善,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1304名医务人员、4617名民兵及突击队员参加援鄂援瑞抗疫和强边固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