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他让农家书屋“走”起来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4/06 10:02


李存德(右)的书摊。(摄于3月28日)

□ 特约记者 李武华

通 讯 员 罗兴武 文/图

“大哥,你来了噶?你要的报纸,为你找好了!”“今天又来了一些新书,你瞧瞧爱看哪本?”一大早,浑厚的声音从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委会门口的小集市入口处传来。循声而去,一辆小手推车上铺了两块木板,木板上整齐分类摆放着各类书籍,木板旁边直立着一个自制的简易木质报架,报架背面是一张手写的疫情防控知识宣传。一群老人和小孩围坐四周,在熙熙攘攘的小集市,沉浸在文字的世界里。

每天清晨,雷打不动,这个简易书摊都会如期出现,成为这个小山村一道独特的风景。

小书摊的摊主叫李存德,是红星村委会大三村的村民,今年已经70岁了,他还是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李存德早年在昆明东川矿务局矿务工程队工作,后因公受伤,导致肢体和眼睛残疾。

“工作可以退休,但党员这个身份不能退休,也不该退休。”当问及为什么每天会来摆书摊时,李存德说,虽然他手脚不灵便了,但是大脑健全,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社会出一份力。

1992年,李存德回到家乡后,一直热衷家乡的建设,免费为村民送报纸、信件、汇款单等,一干就是30年,他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12年,为村里的建设辛苦操劳,后因年龄原因卸任。多年来,他热衷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先后为村里修路等捐款5000多元。2014年,李存德开始担任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村里的农家书屋虽然建好了,却一直来没有多少人来看书、借书。”李存德坐不住了,他决定创新方法,扭转颓势。2019年,红星村在村委会旁边建了小集市,他看准了早上小集市人多,便计划把农家书屋“搬”到小集市。他自费200元买了小推车、100多元买了两个竹篮,自制了简易报架,开始推着小车子到小集市摆书摊,方便群众借阅。

每天早上7∶30,李存德拄着拐杖,拉着小车从家里出发,先赶到农家书屋,把书装上手推车,再运到小集市,每天早上8∶00前准时“摆摊”,雷打不动。休闲的老人们、买卖空闲的小贩、跟着大人卖菜的孩子……越来越多的人每天聚集在这个简易书摊,用零星的时间汲取知识的养分。差不多到10∶00,随着早市渐渐收摊,李存德也收起书摊返回农家书屋。

“开始摆摊时,来看书读报的人并不多,只需要一两条凳子就可以坐得下,现在每天都要四五条凳子才能坐得下。”李存德洋溢着笑容说道,书摊的“熟客”很多,什么年龄都有,年纪最大的90岁,一到节假日,学生来的也很多。李存德的书摊受到了当地人的“追捧”,笔者从他自己手工制作的《农家书屋出版物借阅登记簿》看到,2019年阅读的人数3920人次、借阅193人次,2020年阅读4873人次、借阅156人次,2021年阅读5204人次、借阅245人次。

“每天不来书摊一趟,觉得这一天没有过完,感觉浑身不自在。”今年75岁的红星村委会海湾村村民李义周是书摊的“常客”,虽然家距离书摊有近两公里的路程,但每天早上他都会“如约”来到书摊读书看报,成了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李存德的善举,今年84岁的红星村委会大三村老党员陈留兰也是赞喜有加:“他本来身体就不方便,却总想着我们老人,他这个人太好了!”

考虑到父亲的身体,李存德的子女曾经多次劝说他不要再当农家书屋管理员了,但都被他断然拒绝,李存德总说,组织相信自己,需要自己,就是自己对社会还有价值,就应该认真尽力做好。“以后你拉不动了,我就和你一起来去摆摊,一定要把这件事做下去。”李存德老伴的一席话让他感到很欣慰。

就这样,李存德用手推车让书屋活起来,日复一日,让书屋跟着农民走,小小的手推车仿佛精神文明的播种机,把知识和温暖送到农民手中、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