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李存德:在村里种下一粒阅读的种子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5/13 08:53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一个村因书香而美丽,因阅读而充盈,因文化而富有。2019年10月9日,《大理日报》报道了《老党员李存德:用手推车为村民送去“精神粮仓”》一事,3年过去了,弥渡县弥城镇红星村农家书屋管理员李存德还在坚持做这件事吗?通过了解记者得知,今年70岁的老党员李存德至今坚持送书到集市,在村里种下一粒粒阅读的种子,让农家书屋真正成为群众学文化、长技能、强本领的沃土。

他申请的赠书越来越多

“你能帮我申请几份《大理日报》吗?这份报纸太受欢迎了,大家都抢着看。”得知我是《大理日报》的记者,李存德立马打断采访,跟我申请赠送报纸。

2014年,李存德开始担任红星村委会农家书屋管理员,图书来源和更新是李存德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李存德说:“只要有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人,不管是来村里驻村的干部,还是来办事的领导,我都会跟他们申请要一点书籍和报纸。特别是儿童读物,我们村里这些小娃娃太需要了。有一次,有一个干部一次给我们捐了200本左右,我太开心了。”

8年间,农家书屋里的存书有2000多册,品种丰富,涉及农业科技、古典名著、乡村振兴等。其中,政治类、科技类、养殖类、少儿类书籍占据了一定的分量,学生类书籍也有几十种。很多养殖牛羊的村民很喜欢到李存德的书摊“充电”,李存德的书摊成了农业生产的“好帮手”、农民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他活着一天就为村民服务一天

李存德是一位有着46年党龄的老党员,2019年,看到来农家书屋看书的村民越来越少,李存德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书拉到集市上,方便更多的人看书。李存德自费买了一辆小推车,两个竹篮,自制了简易报架,开始推着100多斤的手推车到村里的集市上摆书摊。

李存德的坚持源于父亲的影响。在李存德的家里,有一块匾牌,上面写着“光荣家属——李枝清同志支援参军,坚决为人民服务到底”,这是1951年6月16日,弥渡县第一区第十一行政村颁发给李存德父亲的。李存德说:“这块匾牌影响我一生,我的父亲是共产党员,我要像父亲一样,活着一天就为村民服务一天,我干不了大事,我就做好摆书摊这件小事。”

李存德每天6点先到集市上“占位子”,回家吃完早点,七点半出门摆摊。每天早上,李存德的小书摊成为村民汲取营养的地方。

他引导村里的孩子“出口成章”

“有本事的人出口成章,没有本事的人出口成脏,我经常这样教育村里的小孩。”李存德说。

1992年,李存德因公受伤回到家乡,那时候,他发现小孩爱说“粗话”,当上农家书屋管理员后,李存德就开始教孩子们文明用语。经过多年的努力,现在没有孩子说粗话了。李存德说:“村里幼儿园的老师都说,村里的孩子从来不说‘粗话’,很懂礼貌。”

“看书不要钱,签字就可以。”一天,一个邻县的小孩放假到外婆家玩,听到李存德说看书不要钱后,瞬间又惊讶又开心,从此以后,他就成了李存德书摊上的小书迷。遇到假期,村里的孩子来看书的就更多了,坐着、站着、蹲着,好不热闹。一个小小的村庄、一个小小的集市、一个小小的书摊、一个慈祥的老人,把阅读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的心里,照亮他们前进的路。

2019年至2021年,到李存德书摊上阅读的人数是13997人次、借阅594人次。李存德说:“我老伴说了,以后我推不动车子了,她就和我一起去摆摊,所以,我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