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润琴
祥云县米甸镇楚场村委会立腊么自然村的傈僳族彝族同胞居住在水源十分缺乏的半山腰上,常年仅靠自然降水维持生产生活。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村民们相约汇聚在一起请龙、祭龙,祈求普降甘霖,保佑风调雨顺、滋养众生。
祭龙会在村中一棵有200多年树龄的核桃树下的水池旁举行。村民搭起一个四米多高的支架,支架上面是一条飞舞的泥龙。在水池旁的树上、坡地上,村民用各种颜色的纸、布和竹片扎成大小各异、神态各异的龙。水池前,摆放祭品,中间供着一缸各家各户到附近各村、山涧取来的清水,“借水”祭龙,请求龙王多施云雨,佑护村民。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伴着高亢的祈福声,年长的毕摩祭师开始主持仪式。村民身背葫芦、头戴包谷、土豆等做成的帽子,边唱边舞。村里满16周岁的小伙子浑身涂抹河泥扮作“水鬼”,手舞足蹈,抬着龙王点着香,敲锣打鼓,游行一圈。在鞭炮鼓乐声中,“水鬼”们砸碎了泥龙。祭龙的同时,年轻小伙脱光上身,跳入泥水中洗澡。美丽的姑娘们爬上核桃树唱歌,为这些小伙祝福。在欢快的歌声中,洗去一年的辛苦与劳累,祛疾除病,幸福吉祥。
随后,村民们又围在一起,男的弹起三弦,女的拉成一圈,唱歌跳舞狂欢。到了吃饭时间,客人和村中的老人先吃,妇女们帮忙上菜、倒酒,漂亮的姑娘唱着敬酒歌,一桌一桌敬酒。祭龙结束后,村民们牵上牛、扛上生产工具,到田里翻挖土地,一年的春耕正式开始。
夜晚,不愿离去的人们仍围在火塘边载歌载舞,用优美的舞姿表现丰富的农耕文化,用婉转的歌声歌颂纯洁的爱情和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