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云霞
“三月三”,中国古代称“上巳节”,古代夏历以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因是三月的第一个巳日而得名。魏晋时期开始统一将上巳节定在三月初三,成为一个民俗节日。如今,许多地方都有“三月三”民俗节日,活动各具特色,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举办歌会等娱乐活动的同时,都有相应的祭祀活动。
大理地区的“三月三”既是大理白族的歌会,同时也是“送驸马”的日子。民间传说里,这一天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送白王张乐进求的女婿——细奴罗回巍山的日子。驸马细奴逻在“二月八”陪同金姑回娘家喜洲省亲。金姑想在娘家多待些日子,而身为南诏首领的细奴逻要回巍山处理政务,便在拜访了保和寺的好友何祖师后,先回巍山。所以,人们到保和寺为驸马送行。活动地点就在苍山莲花峰保和寺以及山脚的“三月三箐”。
三月初二,四方群众纷纷来到保和寺,炊爨祭祀。早在一两天前,保和寺里就一派忙碌——清理卫生、搭建帐篷、购买食物、迎接上山的群众、安排食宿。暮色将近,唢呐吹响,群众集中在驸马殿内,举行送驸马仪式。
第二天清晨,人们来到驸马殿,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然后陆续下山。此时,周围村落的村民则早早在茫涌溪附近的场所开始炸香椿、糯米团和煮鸡、鱼、肉。这些食物做好后,被顺序摆放在一块平坦的地方,人们围坐在一起开始诵经。
饭后,人们聚在对歌场,这里一群、那里一伙,围坐在歌手面前。欢歌笑语溢满山野,一伙人唱罢,另一伙人接着唱,茫涌溪峡谷顿时成了歌的海洋。因此,“送驸马”又被称为大理一年一度“开歌头”的日子,民间称“三月三开歌头,一唱唱到九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