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罗帮义
通 讯 员 张钰琴
在苍山护林中,同样有一种传承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六十年前,17岁的鲁全生带上柴刀,开始了日复一日地巡山,如今,巡山护林的青壮年变成了他的大儿子鲁卫培。父子两代人接力,将热情和年华播散在家乡的林海,用坚韧与担当守护着苍山“绿”。
鲁全生家住洱源县邓川镇旧州村委会大营自然村,从他家出发,沿着山路走上十分钟,就觅得一个视野绝佳的小山坡,站在山坡上,远眺能看到秀颀挺拔的松树、低矮的灌木、摇曳嫩枝的杜鹃花……而鲁全生说以前可不是这样的。在他的记忆中,幼年时候,村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他们砍下树木用来做饭、取暖、盖房子、做家具,剩下的木材则卖给山下的人家,获得微薄的收入。1962年,鲁全生当上了村长,看到伤痕累累的山林,鲁全生心疼不已,他知道山林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于是,他在担任村长的第一年就向村民提出了“护林”。对于一直砍树的村民哪能马上接受“护林”,谁也不愿当护林员,鲁全生直言“我来当”。
从此,每天早上六点多,山林尚在沉睡时,鲁全生就带着干粮,背上柴刀,出门巡山。巡山全靠步行,深一脚浅一脚,鲁全生爬山坡、穿荆棘,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吃干粮、野果,累了就靠着大树小憩一会。每次巡山都要步行十二三个小时,迎着星月下山,才结束一天的工作。遇上重要防火节点,鲁全生总是绷紧弦,延长巡山时间,加强巡护。有几次,鲁全生晚上十点多了还未回到家,家里人慌了神上山寻找,最后与下山的鲁全生相遇。鲁全生安抚家人:“没什么事,今天多走了走。”一家人回到家时已是晚上十二点。巡山,不分昼夜,鲁全生穿林跨沟,用脚步丈量着大营界内的苍山寸土。
在日复一日的巡山路上,在37年的守望里,鲁全生的工作生涯并不平静,防砍树、防灭火,无一不冒着生命危险。有一次在巡山途中发现四五个青年在砍树,他立刻喝止,面对威胁的话语,鲁全生没有退后一步,而是步步逼近,大声呵斥,这股“不要命”的劲吓退了砍树的青年。在护林路上他不畏惧、不退却,在防灭火工作中他敢于冲在前。当遇上山火,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向火海,奋力灭火。
鲁全生的无畏、坚守也深深烙印在儿子鲁卫培心里。在他的心中,这个平凡的村民正是自己伟岸的父亲,父亲的执着、果敢在他心里生根发芽。在鲁卫培20岁时,鲁全生就带着他巡山,把护林本领一一传授给鲁卫培,也将护林的“初心”传递给鲁卫培。“护林是为了子孙后代”父亲殷切的话语时刻回响在他的耳边。鲁卫培觉得自己是大山的儿子,生来就是守护这片林区的,带着这份信念,他决定也要当一名护林员,接力守护这片山林。
2019年8月,鲁卫培成为了大营村的护林员,一身迷彩服、普通的解放鞋、红袖套、高音喇叭,成了他每天的行头。早上八点,鲁卫培和护林员分区域开始巡山护林,他们一边爬坡一边观望周围情况,清理枯枝枯叶,查看是否存在火灾、塌方等安全隐患。而每到森林防火期,鲁卫培和护林员们轮流驻守卡点,严格排查进出车辆和人员,把住火源入山关,坚决杜绝火种入山。做好防火宣传教育,把林业政策法规、防火常识、禁牧政策等都一一传达给村民。
鲁卫培与父亲一样,从来没有“歇歇脚”的念头,同事们都说:“不管是身体不适还是严寒酷暑,鲁卫培从没‘掉过链子’。”
在跨越两代人的时光里,苍山在呵护中悄然变化,如今青山入画来,而大营村从砍树到退耕还林再到如今的产业转型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生。目前,大营村不断强化林业资源管理,合理利用林业资源,有效制止了破坏林木的现象发生。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鲁卫培从父亲那里续写的护林故事仍将继续,巡山的脚步没有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