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要多在“美”字上下功夫

□ 张至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08/25 08:40

当前,乡村振兴正在全国各地全面稳步推进,各地务必要坚定践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擘画好的宏伟蓝图,着力围绕富民产业项目建设,持续保稳促增,多在“美”字上下足功夫。

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和谐之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各地考察时曾多次强调:“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建设和谐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根和源,打造乡村之美是乡村振兴的“重头戏”,云南要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让乡村和谐之美融入大自然,是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大方向。怎样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打造乡村美,首要任务是要明白什么是“美”,要抓住“美”之根本。比如,在古村落原貌保护方面,我们要特别注重保护好一些有价值的古建筑、古树名木、古井、古道、古文物等,让这些文明古迹“活起来”“会说话”,让其创造财富,造福于民;再比如,要注重“村史”的挖掘和传承,要让后人记得村庄的历史、故事,即使人在他乡,梦里也有满满“乡愁”。

要在夯实特色产业方面,建设产业之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产业之美,重在特色之美。在乡村振兴中,说一千、道一万,特色产业培育是促进当地发展的“重头戏”。如何“搭好台”“唱好戏”,最能考验当地政府的远见卓识以及执政能力和发展水平。我们有了好戏台,就要让能群众主动上台“唱”,这其中是否“对路”是关键。这既是事关乡村振兴全局的战略之举,也是事关赢得未来的制胜之道,更是事关厚植产业优势的关键之招。为此,我们在产业培植过程中,务必头脑清醒,牢记不能过于发热,只有在牢牢把握“因地制宜”的前提下,做到脚多沾土、访多走心、察多注重民心民意,多往基层跑,才能知道适合发展什么;主动思考谋划发展路径,绝不能照抄照搬其他地方的一些不切合实际的发展模式,擅自搞“拿来主义”,避免导致项目资金像农耕时代广种薄收一样,撒了“一撇坡”收获“半箩筐”,得不偿失,劳民伤财,让群众利益受损。

要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保持独特之美。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千篇一律”不可取,“照抄照搬”更要不得,只有坚持全国“一盘棋”、一张蓝图干到底,科学发展、统筹推进,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在充分认识抓保护就是促发展的辩证关系基础上,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坚定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二十字”方针,且不局限于一味地发展传统农业,要努力打造既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乡村农耕文明,又具有现代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特征的现代文明。为此,各地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上,绝不搞大拆大建式的“政绩工程”,符合乡村特色的“民心工程”则多多益善,逐步打造出一批颇具特色的农文旅融合新样本,造福一方百姓。

(作者单位:南涧县林业和草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