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进一步激活历史文化让大理更熠熠生辉

□ 吴月贤

作者: 来源: 时间:2022/10/27 08:5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大理自古被称为“文献名邦”,各项历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位居全省前列。我们应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传承历史文脉,进一步激活历史文化,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大理这张金底名片在新时代更加熠熠生辉。

做好普查申报。要在全州范围内深入开展历史文化资源全域普查,理清历史文化资源发展脉络、风貌格局、历史街巷肌理以及遗迹空间分布情况,构建起层次清晰、层级完备的国家、省、州、县(市)四级历史文化资源体系。同时,加大列级申报工作力度,促使更多资源条件好的古城、古镇、古村、古街申报为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

进行科学规划。要尽快编制新增历史文化名村(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修编要与国土空间规划、城乡规划等相衔接,并充分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地一些先进的保护管理经验,着力提升保护规划编制水平。要处理好整体保护与重点保护的关系,既要保护好整体风貌,又要彰显个性特色,因地制宜,做到一城一镇一村一街一策,避免千篇一律。

注重资源整合。要以文化线路和遗产廊道的思路,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零散的文化遗产成为区域性的整体,形成线性文化遗产廊道。要系统研究诸如茶马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徐霞客游大理路线、滇缅公路、红军长征过大理路线、南诏古迹、云龙桥系列等“文化线路”,构建若干条以茶马古道文化、民族古镇文化、驿道关隘文化等为主题的地方民族民间文化生态保护带及文化旅游线路,赋予沿线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新的意义。

发挥示范作用。要在推进全域系统性保护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苍洱地区名山、名水、名城、名镇、名村、名人的独特价值,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全域规划,以项目为载体,吸引市场主体、社会资本、广大农民参与,推进生态生活生产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统筹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环境提升、乡村振兴,打造成生态带、文化带、发展带有机统一的中国最美乡愁带。加快推进以大理、巍山、剑川历史文化名城带为主轴,以沿线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遗存、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为发展肌理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示范带和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带建设。集中打造一批茶马文化、温泉康养、茶旅融合、民族手工艺等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村。

打造文化品牌。要注重挖掘大理的历史底蕴,彰显大理的文化特色,构建具有大理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街)品牌建设,努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形成具有国际影响、中国一流、古今辉映、诗画交融、文旅融合的文化大理品牌。要充分利用海西片区有基础、有特点、有空间的优势,在“一带三道十八廊”的基础上,打造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中国最美乡愁带”。打造大理、巍山和剑川历史文化名城带,从而在全国形成资源禀赋最丰富、最密集,高品质、稀缺的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

推动文旅融合。注重以“物”为本与以“魂”为本的有机结合,在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活化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活态旅游产品,积极引导和精心培育一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为文化添翼,带动地方社会、经济和文化均衡发展,增强文化和旅游的吸引力。

(作者单位:大理州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