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施光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担历史使命、夺取伟大胜利的行动纲领。我们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接续奋斗。
增强信心决心,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我们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这一重要理论观点的丰富内涵、重大原则、本质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一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坚强领导核心,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有坚强领导核心,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使党永葆强大生机活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有效应对“四大考验”、坚决克服“四种危险”,切实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二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以社会主义为根本方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守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有效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三要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以民族复兴为奋斗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将民族复兴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使命追求,我国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具有实现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双重内涵;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知晓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与时俱进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汇聚强大精神动力,只要全党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保持定力耐力,攻坚克难推动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当前我们国家面临的各种困难和挑战,归根到底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所致。新征程上,必须增强历史主动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改革创新精神,坚持办好自己的事,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建设现代化强国。一要始终聚焦发展第一要务。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让发展更加协调、更可持续。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更加重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发挥体制优势,用好科技人才,集中优势资源和顶尖人才,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难关。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融合发展步伐,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文明乡村,让农村广大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二要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实力。中国经济的影响力日益强大,必须坚持走出国门、融入世界,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科学认识和把握信贷周期、库存周期、产能周期、房地产周期、资产价格周期等经济周期的规律性,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增强中国经济硬实力、开放度。三要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现阶段我国城乡投资需求依然很大,包括农村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污水处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加大这些方面的投资,既有利于补短板和改善民生,也有利于扩大需求和稳增长,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大理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发掘优势潜能,补短板强弱项,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各级干部要以更高的格局视野、更强的使命担当,努力提升政治站位、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持续用力抓主业、转作风、提效能, 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招商、大抓营商环境、大抓作风效能,用心做好“大理之事”,奋力推动“大理之变”。
(作者系州委政研室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