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全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品牌创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过去一年,我们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全年大理州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5694万人次,完成州级年度计划数的107%;实现旅游业总收入783亿元,完成州级年度计划数的118%。”大理州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赵薇介绍,特别是刚刚过去的春节,大理旅游火热盛况超过疫情前、创历史新高,呈现“人山人海”“一房难求”的市场旺象。整个春节假期,全州共接待旅游者423.93万人次,同比增219%,实现旅游业总收入31.6亿元,同比增162%。
在升级产品业态方面,一是做大“爱情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大力发展目的地婚礼产业,近三年大理承办目的地婚礼的数量年平均增长达275%,增速全国第一,已成为国内热门婚礼目的地。二是做优“艺术大理产品”。推出了双廊艺术小镇、凤羽大地艺术谷、中和书院、大理床单厂、变压广场等一批艺术创意基地(街区)和文艺集市,打造“艺术家第二居所”,大力发展度假旅居产业。三是做精“团建旅游产品”。依托丰富的田园花海、特色民宿、度假酒店、帐篷营地等资源,团建游在大理增长迅速,大理州成为国内人心向往的团建游目的地之一。四是做特“体育旅游产品”。依托洱海生态廊道、苍山国家步道和茶马古道等资源,发展“旅游+体育”新业态,宾川鸡足山体育旅游景区入选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五是做活“夜间旅游产品”。以大理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为契机,催生夜游洱海、夜间集市、食玩火集等“慢生活+旅游”新业态,逐步形成以下关城区、大理古城为中心,各县城特色彰显、业态多元、风貌独特的夜间经济发展格局。六是做新“数字文旅产品”。天龙八部影视城推出剧本游《珍珑迷局》,首款数字藏品“数藏大理·崇圣寺三塔”发行;剑川古城智慧旅游系统工程项目荣获2022年世界5G大会5G融合应用揭榜赛三等奖;“520情定大理”、巍山火把节等无人机表演秀成功举行,大理数字农文旅产业互联网平台——“大理包”正式运营。
在打响宣传营销方面,一是打造大理新文旅IP。组织开展“有一种生活叫大理”“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系列IP宣传活动和“一月一县市·全域看大理”主题宣传采访活动,大理文旅综合传播指数位列全省文旅系统第一。二是开展系列文旅营销推广活动。进一步深化“云南人游大理 大理人游大理”活动,开展2022年“三月街、五一”系列文旅营销推广活动,发放“购大理文旅惠民消费券”,推出面向国内、省内游客、州内居民及中高考考生等群体的景区分时段分区域门票减免或优惠政策等。
文旅品牌创建硕果累累
2022年,我州不断加大文旅品牌创建力度,重点抓好高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文旅消费集聚区、旅游休闲街区、金牌旅游村、最美乡愁旅游地等国字头、云字头品牌创建工作,努力实现更多优质文旅资源转化为高品质文旅产品,让每个文旅品牌都能最大限度展现大理的景观价值、文化内涵、民族特色,满足广大游客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
通过州、县两级和业主的共同努力,2022年全州文旅品牌创建工作取得了好的成绩:新增大理海洋世界、天龙八部影视城、剑川木雕小镇3个国家4A级景区,弥渡密祉、天生桥,剑川墨斗山,永平十字口、离天空最近的茶园5个国家3A级景区,漾濞石门关5A级景区创建列入云南省向文旅部推荐名单;目前全州共有国家A级景区33个,其中5A级1个、4A级16个、3A级15个、2A级1个。除此之外,下关沱茶工业旅游区入选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湾桥古生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大理‘南诏古国·体验文博’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双廊古镇入选国家旅游休闲街区名单,大理双廊镇、鹤庆新华小镇、云龙诺邓村、喜洲古镇、巍山南街、弥渡密祉文盛街6个镇、村、街分别入选首批全国非遗旅游小镇、村寨、街区;大理古城复兴路、巍山南诏古街被列为省级文旅消费集聚区,洱源温泉度假区被公示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宾川鸡足山体育旅游景区入选2022年云南省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目前,通过努力,大理苍洱旅游区成功列为了省级重点推动建设的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名单。
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今年1月28日,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区顺利通过国家级验收后,由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据介绍,大理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1年1月经原文化部批准设立。目前共有723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其中国家级18项,共有2344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12人。
我州高度重视保护区建设,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立法保护,颁布施行了《大理白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坚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努力实现“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成立州、县(市)级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和州、县(市)非遗保护协会,建成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国家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等体系化的传承体验设施265个。
加强文化生态保护的学术研究和宣传展示推广,公开出版了《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萃编》等非遗研究成果,拍摄记录200多个非遗项目和传承人视频资料。公开发行推送《匠心大理》等非遗项目专题片。每年举办非遗专题展览、展演活动50多场次,融合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展演活动1000多场次。积极参加国内大型非遗展会;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以及非遗市集、非遗美食节等特色鲜明的活动。
建成37个非遗工坊,“鹤庆银匠”“剑川木匠”双双荣获第三届全国创业就业服务品牌。推出非遗主题旅游线路,建成10个非遗旅游示范点,许多特色非遗项目有机融入旅游,众多传承体验设施成为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的网红打卡地。大理双廊和鹤庆新华银器旅游小镇、云龙诺邓、大理喜洲、巍山南街非遗旅游街区、弥渡文盛街旅游村寨等6个项目入选2022年“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名录”。充分发挥大理传统工艺工作站示范带动作用,培育了“李小白”手工银壶、“璞真”扎染等知名非遗品牌。各县(市)“非遗+传习所+合作社”“传承人+公司+农户”等新模式逐渐形成,引导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
本报记者 关友芳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大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号。《大理日报》5版每周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8881027、0872-88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