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推动全州自然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3/07 09:08

3月1日 ,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以恒率队做客大理州舆论监督热线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就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不动产登记等相关问题进行了介绍和交流。

探索构建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总体格局

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以恒介绍,2019年以来,大理州先行先试,启动了州、市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探索过程中,牢牢以“三调”成果为底图底数,以“双评价”等专题研究为规划支撑,以三条控制线划定为底线约束,落实洱海保护治理、流域转型发展、“大祥巍”一体化等省、州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紧扣规程、传导上位、立足实际、综合支撑”的编制思路,切实统筹好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好区域协调发展、统筹好近期与中长期发展,努力向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空间治理型规划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大理州国土空间保护、修复、开发、利用总体格局。

一是坚持政府统筹,全力推动规划编制工作。成立了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多方协作,切实提高科学性和实用性。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借鉴广州、上海先进地区经验,采取了“省内+省外、国内+国外”的联合团队合作编制方式。始终坚持州市县同步、部门联动、信息共享、成果衔接,确保州、市县两级规划有传导、有联动、有互补。坚持动态完善,不断校核深化规划方向和内涵。目前,各前期研究专题已完成专家审查;2022年1月,省规委会听取了大理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情况和主要规划内容汇报;2022年6月,《大理州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稿)发布,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2022年11月至12月,完成规划县市部门意见征求、州规委会专题汇报、部门专家论证审查。

二是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夯实国土空间规划基础框架。“三区三线”即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大理州自2019年起多轮次组织各县市开展了三线试划工作,并实时动态衔接国家、省最新划定规则,不断优化完善三线试划成果,全面夯实了底数基础。2022年4月以来,州政府强化组织统筹,多次研究谋划三线规模布局,经过半年的集中努力,圆满完成了全州“三区三线”划定工作,确保全州耕地保护目标、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的各项指标符合国家、省控制数要求。10月14日,全省“三区三线”划定成果通过自然资源部质检,符合要求并已启用作为建设项目用地组卷报批的依据,为全州重大建设项目落位和重点区域保护利用方向提供科学的空间保障和指引。

三是依托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2020年7月,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大理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启动建设大理州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目前,平台系统建设技术方案通过省级专家审查,机房改造和硬件设备已基本安装到位,已整合入库5大类110小类数据作为支撑系统功能的统一数据底板。

稳步推进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

王以恒介绍,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6月,大理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牵头组织申报的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十四五”第二批山水工程项目名单。项目批复总投资约53.8亿元,其中中央支持20亿元。洱海山水项目横贯洱海流域,横跨2个县市,项目类型多、涉及面广,与周边自然山水的关联性、共生性强。自项目启动以来,始终坚持自然修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组建领导机构,创新管理模式,细化运行机制,压实工作责任,形成了高位统筹、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整体发力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项目进展有力有序,已完成2个主体工程建设和9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生态保护修复面积24345.97公顷。

全州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全面完成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核查及公示公告工作,建立了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信息数据库。对洱海流域79个非煤矿山开展了生态修复工作,实施了长江经济带(金沙江上游大理段)、青藏高原东南缘、九湖流域等一批重点生态区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治理面积约5100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探索实施了鹤庆县蝙蝠洞、宾川县狮子等一批废弃矿山市场化生态修复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在耕地保护工作方面,王以恒介绍,大理州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全面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集约用地制度,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认真落实永久基本农田实施特殊保护政策,永久基本农田一经划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全面贯彻耕地用途管制,坚决按照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规定,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

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提质增效

“不动产登记事关民生福祉,反映的是群众意愿强烈的堵点难点问题,我州各级不动产登记部门坚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坚持问题导向,全力推进不动产登记工作提质增效,切实有效保护了群众利益和维护社会稳定。”王以恒说。

一是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基本得到化解。深入实施了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攻坚行动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州271个小区16463户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工作基本完成,解决群众多年来的“揪心事、烦心事”。

二是不动产登记流程进一步优化。推进不动产登记交易缴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重点解决登记办理环节多、群众重复提交材料等问题。将预审咨询、受理、收费、审核、登簿、发证等10个工作流程14个工作步骤压缩为3个工作流程3个工作步骤,切实精简优化办事流程、合并相近环节。全面压缩办理时间,将不动产一般登记、抵押登记平均办结时限全面压缩至3个、1.5个工作日内,查封、注销、异议登记即时办结。

三是着力提高登记窗口服务质量。全州12县(市、区)13个不动产登记窗口设置“综合收件窗口”“企业专窗”“党员先锋岗”“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不动产交易登记缴税“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取号、一套资料、一窗受理”;在办公场所公开了不动产登记申请材料目录、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不动产登记“六不准”等信息,并保持动态更新,让办事群众方便获知、应知尽知。

四是登记便民举措进一步丰富。大理市全面启动实施了二手房“带押过户”转移登记新模式,解决了卖方向原来贷款银行提前还贷的资金来源问题,缓解了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等问题,提升了不动产登记服务效能。在全州推进了购房人自行申请办理商品房所有权转移登记、登记机构不再主动审查婚姻状况工作举措,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方便购房群众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进一步规范了全州不动产抵押登记证书证明收执有关工作,新办理的不动产抵押登记,抵押权利人不再收存应由抵押人持有的不动产权属证书,不断提升全州不动产登记便利度,切实保障权利人权益。依托云南省“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不动产权证电子证照平台,全州实现不动产权证电子证照的实时签发,同时联合多部门推广不动产电子证照互通互认,充分发挥电子证照和数据共享作用,力争实现从“减证便民”向“无证利民”跨越。

本报记者 马丽芳

节目时间:每周三11:00-12:00直播

收听方式:广播频率FM102.7、FM90.2、FM99.9

收看方式: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微赞直播间、大理广播电视台微信视频号、大理广播电视台官方抖音号。《大理日报》5版每周专题刊载。

热线电话:0872-8881027、0872-889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