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李继明 杨学禹
“大家起苗的时候要认真把关,茶苗的高度、粗度一定要够,装袋的时候苗数要足,上车的时候要轻拿轻放,不要把茶苗折断……”3月1日,在云龙县团结乡彝山茶业公司育苗基地里,公司总经理字海文和工人们正忙着选苗、起苗、装袋、装车。
“这批茶苗有15万株,茶龄18个月,株高在60公分以上,品种是佛香3号,即将运往西藏自治区灵芝市,大概能种植50亩。”字海文介绍,为了确保成活率,公司将会进行全程跟踪服务,让这一片片叶子在西藏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字海文是云龙县鲁母核桃场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云龙县团结乡彝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龙县润农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负责人。2003年,字海文开始培育茶苗,20年来,累计为种植户提供了7000多万株优质茶苗。目前,彝山茶业公司建有茶叶育苗基地2个,面积120多亩。其茶苗除提供县内茶农外,还销往怒江、楚雄、西藏、福建等地。2020年,茶叶育苗基地被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认定为品种好、质量优的茶叶育苗基地。去年产值700多万元。预计今年可出圃茶苗900万株。
辉煌背后是艰辛,成绩背后是付出。20年来,字海文细心钻研茶叶育苗、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学习实践,他熟练掌握了茶叶营养袋扦插育苗技术,大幅提升了茶苗成活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土专家、科技带头人,并于2010年获得“大理州农村乡土拔尖人才”称号,2014年被州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个人”,2017年被省科技厅认定为“云南省农村科技辅导员”。
“从事育苗20多年,总结育苗的关键,第一是要选无病虫害的枝条;第二是配好土、装好袋;第三是剪好茶穗,插好苗;第四是管理好肥水。掌握好这些技术关键,才能培育好一棵苗。”字海文说。
培植一项产业,带动一方百姓。目前,字海文的茶叶育苗基地每年提供两万多个岗位,支付人工工资超220万元,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近就便的务工岗位。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联农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
“在字老板公司务工七、八年了,一年工资收入3万多元,七、八年累计收入20多万元,这里不辛苦,也没有危险。”在基地务工的施永花说。
同在基地务工的刘翠英告诉笔者:“我家就在附近,来这里务工5年了,工资一个月2700元,90元一天,收入很稳定,有时急用钱也可以和老板预支工资。”
20多年来,凭着一股子韧劲,字海文带领彝乡群众,依托茶叶产业,把荒山荒坡变成了金山银山。在字海文的带领下,企业按照统一规划发展、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回收鲜叶、统一加工销售的“五统一”管理,形成了茶叶产业从育苗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企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规范化、科技化的发展阶段。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进一步培养技术人才,发挥自身优势,选好种育好苗,为省内外茶园提供优质苗木,推动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字海文说。
憧憬未来,字海文信心满满:“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一定撸起袖子加油干,带上‘金叶子’走向四方,和乡亲们一起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