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苏云慧
“你的棉布太厚,要先用水浸湿。”“染好了用报纸吸一吸水。”……6月13日上午,在大理州实验小学四年级160班教室,一堂扎染课正在进行,欧阳剑萍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扎染制作的要点。
染料桶、木板、夹子、手套……课桌上摆放着一应俱全的工具,同学们熟练地进行着一道道工序。片刻后,一朵朵蓝白相间的创意之花,在一方方棉布上肆意盛开。
“非遗”种子植入心田
“我们二年级就开始学扎染了,我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不仅有趣,还学到了白族扎染的知识、了解到了家乡的传统手工艺。”160班学生乐原秀告诉记者,现在她已经学会扎出蝴蝶花,还会制作扎染头绳,课堂上的作品,她会拿回家收藏留念。
对于美术教师欧阳剑萍来说,学生对扎染的热爱是她与学生6年携手探索扎染技艺的最好回报。
2017年5月,大理州实验小学加入了教育部规划课题《云南民族地区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团队,承担子课题《大理白族地区小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我们结合教学大纲、学生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将大理白族扎染作为该课题的一部分,纳入校本特色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传统文化,主动地参与到传承与推广传统文化中来,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大理州实验小学副校长罗娇介绍,为了上好扎染这门课程,欧阳剑萍和学校美术教研组的老师利用暑期到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扎染博物馆、蓝续扎染坊实地考察、拜师学艺,平日里还经常上网查询、收集相关资料,反复实践,以提升教学水平。
2017年9月,大理州实验小学扎染社团“疙瘩花布社”成立,吸引了众多学生加入,并在每周二、周四的课后服务时段参加扎染活动。2019年9月,大理州实验小学将扎染课进行全校推广,在美术课、劳动课等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扎染教学。其中,三年级美术课每学年安排4个课时,五年级美术课每学年安排8个课时。
为了让学生系统地学习、了解扎染技艺,学校编写了扎染校本教材《大理白族扎染》。“编写教材、设计课程时,我们遵循了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美术教研组教师陈欢欢告诉记者,学校设计的课程注重分层教学,低年级的同学重在了解扎染的历史、简单的制作过程;高年级的同学重在动手实践,从简单的捆、夹过渡到缝,并将继承和创新融入扎染作品创作中。
6年间,一节又一节课、一次又一次手工,传承的种子悄然植入学生的心田。从2017年至今,大理州实验小学培养了1000余名热爱扎染的学生。“在学校学会了扎染,我回家还可以教家人做。”四年级学生杨乐然说。“我可以把我们同学制作扎染的视频发布到网上,吸引更多的人观看、学习。”学生杨冠霖在如何传播扎染技艺方面有自己的想法。
“非遗”之花绽放校园
“烤茶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离火罐太远,边抖茶边注意茶叶的变化,闻一闻、看一看。”6月15日下午,正值大理州实验小学三道茶社团活动,大理州实验小学校外辅导员、白族三道茶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丽正指导学生制作白族三道茶。
与此同时,教学楼的另一边,美术兴趣小组大理白族服饰课堂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据悉,大理州实验小学把白族扎染、白族三道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校本特色课程,建立了长期有效的非遗传承工作机制和体系,并聘请白族三道茶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董丽作为校外辅导员,邀请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为学校扎染工作室进行技术指导。
6年来,从“进”校园到“驻”校园,大理州实验小学的非遗传承落地生根,并结出丰硕的成果。2018年,在云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优秀校本课程征集评选中,该校校本特色课程《大理白族歌舞》获一等奖、《大理白族扎染》获三等奖;2019年,学校申报的《大理白族艺术传承创新与学校教育的融合》入选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2023年,学校《传承白族传统文化 创建民族特色学校》获得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教师欧阳剑萍的课例《民族之花——扎染》成功入选云南省2023年中小学“学科德育特色课堂”。
共建共享共同传承
花样捆扎、浸染上色、晾晒成品……38公里外的巍山县大仓镇团结小学,每周四下午进行扎染教学。
2022年9月,为扩大校本特色课程的辐射面,大理州实验小学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与巍山县大仓镇团结小学开展了“传承白族传统文化”结对活动。在大理州实验小学的帮助下,团结小学成立了扎染工作室,正式开展扎染教学。
“大理州实验小学给我们提供了他们开发的校本教材,与我们共享课程配套资源,我们也参与他们的课题研究,有什么问题我也会直接和欧阳剑萍老师请教。现在扎染教学已经成为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团结小学教师李增瑞说。
与此同时,大理州实验小学还与大理市大理一小、下关七小、下关九小以及大理经济技术开发区育才三小联合开展白族土陶、白族“力格高”、白族木雕、民间布扎、白族白曲等民族文化资源的校本特色课程开发,将本校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师教学册、课程资源库与其他学校共享,共同传承、发展白族优秀传统文化。
“大理州实验小学扎染、三道茶等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实践。”白族扎染技艺州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说,这些课程的开发,让孩子们可以真正回归自然、回归乡土,感受大理历经千百年的非遗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同时也为非遗传播和传承注入了青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