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戴(代)——注礼家声(传芳)、礼仪风徽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6/21 09:12

□ 赵润琴

戴姓因戴德、戴圣在礼学上有重大贡献而以“注礼家声”“注礼传家”为堂号。戴德系戴公(子撝)的二十二世孙,戴圣是戴德之弟戴仁之子,戴德、戴圣二人为西汉时梁(今河南省商丘)人,家族显赫。戴德、戴圣是经文礼学的“大戴学”和“小戴学”的开创者。由于二人在礼学上的重大贡献,也被后人尊称为“儒宗”。戴德、戴圣同时于后苍学习《礼》,选集古代各种有关礼仪的论述,分别编成《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

戴德,字延君,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汉宣帝时,立为博士,称“大戴”,也叫“太傅《礼》”。《礼记》为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其中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篇,该选集是长时期积累起来的繁复的礼制,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思想、仪礼、官制、器物等方面的重要典籍。秦朝初年,秦始皇焚书,《礼》不得传,唯有高堂生能言讲,遂传《仪礼》十七篇于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后又得孔子弟子及后学者所记有关礼仪的学说共二百一十四篇。戴德删繁就简记之为八十五篇,辑成《大戴礼记》(今残缺)。

戴圣曾任九江太守,汉宣帝时,立为博士,参加石渠阁议,评定五经异同,世称“小戴”。一生以授徒讲学和著书为业,曾选集战国至汉初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人所记的各种有关礼仪等论著,编撰成书,被称为《小戴记》或《小戴礼记》。该书原为解说《仪礼》的资料汇编,后经郑玄作注,使它摆脱从属于《仪礼》的地位而独立成书,成为今本《礼记》。全书共分《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内则》《坊记》《儒行》《王制》《玉藻》《冠义》《昏义》《杂记》等四十九篇,其中的要言精义比起《仪礼》中的繁文缛节更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与其叔父戴德所编《大戴礼记》八十五篇(现存三十九篇)亦不相同。

白族戴姓因戴德、戴圣在礼学上有重大贡献而以“注礼家声”“注礼传芳”“礼仪风徽”书写于照壁上,以示不忘祖训。

戴姓“夺席遗风”则以戴姓先辈的才华为题材而来的,东汉戴凭,学《京氏易》。戴凭十六岁时,郡举荐其为明经,后征召为博士,任侍中等职。元旦之日,光武帝在朝廷聚集百官,令群臣能说经者互相诘难,有解经不通者,就夺其席以让通者。戴凭遂夺五十余席,京师皆言“解经不穷戴侍中”。

“夺席遗风”在白族戴姓的照壁上不常见,绝大多数白族戴(代)姓照壁上题写的是“注礼家声”“注礼传芳”“礼仪风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