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南涧岔江:云端小湾 魅力村庄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7/26 09:34

岔江全貌。(摄于2022年10月9日)

□ 通讯员 沈嘉彦 罗文宏 文/图

近年来,南涧县小湾东镇紧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契机,按照“千年彝寨、云上小湾”的发展定位、“近抓农业、远抓文旅”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全国首个针对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火车站——小湾东站开通的红利,通过农旅互补、文旅互促、以文促旅、以旅兴农,走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岔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美丽村庄。

岔江村位于小湾东镇的最西南端,是澜沧江和黑惠江交汇的地方,故得名“岔江”。岔江村是小湾东镇镇政府所在地,距南涧县城74公里,有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共598户2368人,国土面积49.5万平方公里,海拔1583米,年平均气温22.5℃。种植业、养殖业和劳务输出一直是岔江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钢铁“穿山甲”贯通致富路

“尊敬的旅客,小湾东站到了。到站的旅客请您带好随身物品,准备下车。”这是一段现在时常回荡在山间江畔的声音。伴随着小湾高铁站的开通,原本彝族山歌嘹亮的岔江从此又多了一段刻在大家脑海里的“乡音”。那山那水间,高铁穿山入云、疾驰而行,一座沉睡了千年的彝乡山寨恍如穿越时光,一晃眼变得科技时尚起来。

“要致富,先修路”。高铁只是岔江村乡村振兴成果的“代言人”之一。脱贫攻坚、沪滇携手兴乡村、移民后扶……一个个惠民项目的实施,使得岔江的各个山村被盘踞在江雾之间的一条条农村公路“串联成珠”,擘画出一幅山清水秀的实景图。路通了,人的思维眼界变开阔了,发展的动力强了,产业发展的后劲足了,群众致富的渠道多了,传统古朴的山村也变得更美了。澜沧江畔、哀牢山间处处回荡着感恩、幸福、快乐的歌声。据不完全统计,岔江村通硬化路的自然村已达95%以上。随着岔江村新龙精品示范村建设以及岔江村新民一二三组3个少数民族发展暨乡村振兴美丽村庄建设等一批项目的实施,一座集公园、栈道、停车场、文体设施等于一体的岔江新村已然呈现。

多元“文化库”促农文旅发展

盛夏的岔江云雾缭绕、烟雨蒙蒙,若隐若现的澜沧江显得沧韵雄厚。一排整齐干净的民居前,岔江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查文海和村民们一起,穿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既是对美好生活的庆贺,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味和展示。“这几年我们岔江变化相当大!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备,生产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们的打歌、跳菜、唱山歌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延续。”查文海说道。

近年来,小湾东镇坚持“保护传统村落,留住彝族乡愁韵味”的理念,共投入864万元,用于完善提升“千年彝寨”老家库村,同时,挖掘整理传统彝族刺绣、南涧跳菜、剪纸艺术、民间器乐、民间故事、传统农耕等乡愁记忆,强化“最美公路”、特色景观树、公园广场、“十里沧江云雾”摄影漫道等网红打卡体验点布设。传统与现代相融合的多元“文化库”日渐成为岔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引擎”。

山水风光惹人醉

百里长湖,翡翠江湾。在碧波荡漾的澜沧江小湾电站库区,一座座特色钓棚顺景而泊,为“野钓”爱好者开启了一片远离尘嚣的圣地。游客可以乘快艇体验“狂浪”的洒脱,随后在江岸尽享悠然“野钓”之乐。来自德宏的“野钓”爱好者蔡文杰说:“我是第一次来这里。这里自然风光优美、水质清澈、植被茂密,当地人淳朴热情。我非常喜欢这里的与世隔绝之感。”

近年来,小湾东镇紧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主思路,用活小湾库区和澜沧江水文资源,联合周边村社建棚入股,以“企业+村集体经济”模式打造了云上小湾休闲垂钓园;同时积极引入投资,以建棚代管分红、投艇带租等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做大“朋友圈”。

千帆竞渡,百舸争流。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岔江村结合村情实际,依山就势、开发潜能,做特“云上品牌”、做优“水上乐园”、做精“乡村旅游”,力促农文旅融合发展,着力将岔江村打造成产业兴旺、村美民富的美丽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