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朱滢 吴志 文/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研学游受到广大家长和孩子们的青睐。当前正值暑期,旅游进入旺季,研学游热度也持续攀升,大理作为热门的旅游胜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前来开展研学游的游客。
白族扎染是热门选项
“这个上面的图案有不同的针法,你从这边来做,小针小针地穿过来。”正在璞真扎染馆和手工艺人学习扎染技艺的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博士在读的西雅,她在璞真扎染馆已经待了快五个月了,这五个月来,西雅一直和璞真扎染馆的手工艺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开展深度研学。
“来到璞真扎染馆研学,我和她们生活在一起,正好我可以学习白语,并通过她们去了解当地的白族文化。”西雅介绍说,“我正在做我的博士论文,关于大理地区的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技艺是国家级非遗项目,我从不同的针法、扎法,以及不同的花形来进行创作,这里的叔叔阿姨一直很耐心地教我。”
在璞真扎染馆里,除了开展深度研学的学者外,也有许多是第一次来到大理体验扎染的游客。今年大学刚毕业准备上研究生的江西游客张瑜扬,选了一幅四叶草的图案,正在耐心细致地扎疙瘩花。张瑜扬说:“我们是来大理玩的,看了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后就想着来这边体验一下扎染传统技艺。扎染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把心静下来,专心专注地做一件事情,感觉很舒服。大家都专注着学习扎染,学习氛围也非常好。”
今年8岁的沈梓萱也在爸爸沈新的陪同下,和手工艺人一起学习扎染技艺。“我女儿从小就喜欢画画,画画和扎染是相通的,都是对美的一种审视,对美的一种感受,对美的一种表达。通过体验扎染,可以让她从小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更加坚定她对美术、对非遗传统文化的热爱,再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沈新说。看着自己花了一个多小时完成的扎染作品,沈梓萱高兴地说:“这是一次很有意思的体验。”
在璞真扎染馆里,大家三五成群地围坐在手工艺人身旁,一边学习扎染技艺,一边体验非遗研学的魅力。白族扎染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段树坤介绍说:“我们璞真扎染馆每年接待的中小学生,以及大学生、研究生,达到3万至4万人次,他们不仅了解了更多的扎染历史、工艺流程,还会制作自己的‘毕业设计’。我们还开展了的扎染课堂,通过这些形式,想把大理的研学之旅做得越来越好。”
白族甲马趁热“出圈”
位于大理市喜洲古镇的匠志集,暑期也迎来了大批的游客。
“首先,咱们要把墨滚匀。如何识别墨汁的均匀度呢?听见‘吱咯吱咯’的声音,就说明墨汁已经均匀了,咱们就可以把它涂到版上面。”走进匠志集的手工体验区,只见周城村甲马版画传承人张仁华正在教一群6岁左右的小朋友们印甲马。
在张仁华的指导下,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印制甲马,大家边听边问边动手,对传统手工艺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来自上海的游客蒋霖一边看着女儿印甲马一边说:“原来我们也是不知道什么是‘甲马’,但是进来看了以后,觉得还不错,孩子平时就喜欢做一些手工类的东西,他们看到之后特别感兴趣,就让孩子动手自己来尝试一下。体验民间传统的一些项目,对于孩子是非常有益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除了体验甲马版画拓印外,研学团队还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进行甲马手工本制作和甲马版画雕刻,创作专属于自己的甲马。
“除了甲马以外,我们还有手工造纸、瓦猫、土陶、扎染、手工制香,共6个项目。”张仁华介绍,“今年暑期,我们每天接待的研学、游学团队大概有6个,整体的客流量大致在1500人以内。大家来到我们这里,不仅仅是体验这门手艺,更是对大理的文化、历史有一个更扎实、更深厚的了解。”
逛博物馆成为“新时尚”
“欢迎大家来到大理市博物馆,我们眼前展柜当中展示的是李氏墓中出土的文物,大家可以看一下。”每天上午,大理市博物馆讲解员杨妮燕就开始了一天的讲解。
研学活动中,博物馆也占据了一席之地。进入暑期,大理市博物馆客流量明显增加,大家跟随着讲解员,仔细听讲解、认真看介绍。今年刚考上大学的江苏游客杨一夫和朱润杨,一大早就来到了大理市博物馆,他们在一件件展品间流连,被大理文化的厚重魅力深深吸引。“云南的地貌和我们江苏那边的非常不同,我对云南非常感兴趣。我去每座城市,都习惯去参观这座城市的博物馆。”杨一夫说。朱润杨认为博物馆是承载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他说:“通过参观大理市博物馆,让我对大理这座城市有了更加透彻、全面的了解。”
大家在博物馆里畅享文化知识,同时也开启了寓教于乐的暑假生活。大理市博物馆副馆长吴艳介绍说:“暑期到来以后,有大量的游客和青少年儿童走进大理市博物馆参观、研学,通过认识文物来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让博物馆真正成为开阔文化视野、增长历史知识、接受传统教育、享受知识熏陶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