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社会新闻

丁——聚书衍派(传芳、家声)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09/06 08:45

“聚书”一词最早出自宋代洛阳开封祥符人姓丁名顗者。他用全部家产购书达8000多卷,并自欣谓:“吾家聚书亦多矣,今后必有好学子孙读我的书而成名。”果然他的孙子丁度,聪颖好学,读尽所有的书,官至翰林学士,后任端明殿学士,为相辅而参知政事,仁宗皇帝倚之为股肱之臣。每与之谈论天下大事,未尝及私,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

丁启濬,万历进士,崇祯封其为太仆正卿晋刑部右侍郎,后转左侍郎。 当时礼部尚书温体仁,以个人恩怨弹劾礼部侍郎钱谦益,满朝大臣无一敢为 钱申诉曲直,仅有丁启濬敢于直言,但他因此得罪了温体仁,温则千方百计对丁启濬进行诬陷。温体仁观察丁启濬之相,耳大手长,过于他人,于是在皇帝面前诬奏:“吾朝大臣丁启濬,‘两耳垂肩,两手及膝’,看他的相貌,今后必有篡夺皇位之嫌,后患无穷,请皇上明察。”

丁启濬会听鸟语,清早起床时,听到檐前有鸟语吱吱,说今日早朝有人对您进行陷害,务必念读地藏王经以对,方能逢凶化吉。早朝,诸大臣朝拜后,皇帝正想质问丁启濬,丁启濬未等皇上开口,立即以鸟语的指点跪奏:“地藏王经十三卷十三章有记载,‘龙耳小,驴耳大’,真正的帝王龙相则是耳小的。”皇帝立即命藏书太史查阅地藏王经,确有这样记载,皇帝大加赞赏,说丁启濬读尽天下书,真不愧为聚书后裔。丁启濬立即跪拜谢恩。所以丁氏祠堂中厅有楹联这样写着:“帝有恩言,不愧聚书之裔”。自此以后,丁氏即以“聚书”一词为自己的堂号。白族丁氏也喜欢把“聚书传芳”“聚书衍派”“聚书家声”雕刻在自己的大门上,但更多人家用“诗书传家”。

东汉丁茂,字仲虑,合浦人。据史料记载,“少孤贫,性孝。事母,服勤色养,得其欢心。母终,负土治坟,植松柏成行,白鹿游乎左右,驯扰不去。交趾郡邑竞传以为孝感,太守察孝廉,终身衰绖不就。吏民皆敬重之, 时苍梧丁密亦以孝行显闻,世谓丁氏多巨孝。”史料说的是丁茂从小家里很穷,父亲被饿死,他对母亲最孝。母亲死后,他背土筑坟,又在坟旁栽了松柏。白鹿从山上到墓旁帮他守护坟墓。太守举他为孝廉,他为了守孝,拒绝不受,深得世人敬仰。

另一孝子是后汉的丁密。丁密,岑溪人,字靖公,性清介。非己家织布不衣,非己耕种不食,毫发之馈,不受于人。他对待父母,孝顺无比,一切尊敬父母的礼仪及赡养父母的物品,都做到完备无缺。他父亲去世,除了丧葬之礼外,他还专门盖间棚屋在坟墓旁边,住在那里守墓,侍奉香火三年。相传在他守墓期间,有一对凫鸟(俗名野水鸭)飞到墓旁的小水池,一直伴随他在那里守墓。后来他的母亲去世,他同样在墓旁守孝三年,那一对凫鸟亦同样飞回来陪伴他。“凫游家池水”典指此事。

丁茂、丁密皆是孝子,他们都在坟边筑屋守孝三年,飞禽走兽都被他们 的孝行所感召,后世也以他们为楷模。坟边筑屋守孝三年成为一种孝道的传承,“坟筑”成为一种传统,后来逐渐演变为“蚊筑”。

白族照壁上多书写“聚书衍派(传芳、家声)”“诗书传家”,用“蚊筑传芳”的较少。

(由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