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陆向荣 文/图
“‘阿茶表’又来普法宣传了。”“‘阿茶表’又来调解村里的纠纷了。”……“阿茶表”本名茶文森,现年42岁,是巍山县南诏镇新村村监委主任、调解主任。作为一名基层的“法律明白人”,多年来他热心于民间纠纷化解,成为新村群众信赖的“和事佬”,乡亲们亲切地称呼他为“阿茶表”。
这貌似调侃的称谓中,饱含当地群众对他的无比信任。
抓实普法宣传治“标”又治“本”
一个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鼓鼓囊囊地装着一个调解记录本、一些调解法律文书及民法典……作为村里的“法律明白人”,茶文森时常独自奔走在田间地头、乡间小路,出入于群众院落中。
“预防和调处已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只是治‘标’,要想治‘本’还需抓好公民的普法学习教育。”茶文森告诉记者。
“法律明白人”普法小课堂、普法强基火塘会、彝族打歌普法宣讲……作为一名本乡本土的彝家汉子,茶文森充分发挥人熟、地熟、事熟优势,结合农村普法实际,围绕群众关心的防溺水、电信网络诈骗、危险驾驶等热点问题,用彝族村民大白话说法,以警示案例释法,增强了普法的实效性、渗透力,让普法宣传跟着法治热点走。
近三年来,茶文森共走村入户2100多次,组织普法宣传38场次,发放普法宣传材料3000多份,将法律法规融入“唠家常”中,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需要的群众提供法律帮助和咨询服务。
2020年12月,新村村委会被大理州政法委、大理州妇联命名为“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2022年5月被大理州政法委命名为“无毒示范村”,2022年6月被云南省司法厅、云南省民政厅命名为“民主法治示范村”。
见微知著巧解群众“千千结”
“纠纷无小事,放任不管可能会变成大隐患,邻里间鸡毛蒜皮的琐事,我们也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耐心、细心调解好。”茶文森说。
范家村村民小组村民范某某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却因他长年累月酗酒,不下地干活发展生产,还经常辱骂并殴打家人,2021年3月的一天,范某某的妻子哭哭啼啼地跑到村委会求助离婚。茶文森得知情况,数十次来到范某某家,询问了解真实情况后,对范某某进行批评教育,还说服他到医院进行强制戒酒。如今他的家庭和好如初,范某某也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开始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去年,他家共种植烤烟40亩,收入达40多万元,种植贡菜10亩,收入近10万元。
梨园村村民小组村民朱某某和妻子矣某某离婚后,因婚姻期间借贷和孩子抚养费问题出现财产纠纷,经镇派出所、司法所多次调解未果,其岳父情绪激动,多次扬言要到朱某某家进行报复。茶文森牵头新村调解委员会与和平调解委员会组建两村临时联合调解委员会,多次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协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并签署了《人民调解协议书》,消除了一起因民事纠纷可能造成的刑事案件风险……
“群众有事都找‘阿茶表’,不少邻里纠纷闹着要对簿公堂,最终在他的耐心调解下握手言和。”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字明高说,近三年来茶文森成功调解各类家庭矛盾27件、邻里纠纷15件。
让“遇事先找调解”成趋势
“想要调解成功,首先要让村民信任自己,要有执着的精神,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仅需要法律,也需要讲道理、讲感情。”茶文森介绍说。
参与调解工作后,茶文森的作息就没了规律,有时正吃着饭,村里一个电话打来他就得赶过去,有时发生突发情况或者接到村民的紧急电话,深更半夜他都还要前往调解现场。矛盾纠纷处理是一项特殊的工作,茶文森的手机24小时开机,遇到各种矛盾纠纷,他总是冲在第一线。
彝家“阿茶表”,乡村“和事佬”。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茶文森认为,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要在遵循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找到村民间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通过一次次耐心细致地调解,不仅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纠纷,也加深了彼此的感情,而大家遇到矛盾纠纷和法律问题,第一反应都是先找“阿茶表”。
2021年至2023年,新村村委会矛盾纠纷调解率达100%,做到了矛盾不上交、不出村,使基层矛盾纠纷实现溯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