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敏 钱丽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要让我们的老百姓,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好生态既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要求,也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要让乡村好生态“出圈”,需解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三把锁。
解锁“生态+硬件”强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对乡村基础设施数量、质量、规模、种类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新要求、高需求,就要有新的思路和布局,不应简单地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破坏画等号,而要以新理念为核心、以新技术为支撑,布局项目时要坚持规划先行、系统谋划,注重把握乡村实际情况,克服功利化、短期化倾向,建设长远可持续的生态型乡村基础设施。要大力推进村级道路硬化美化工程,加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讯、物流等基础设施,解决基础设施“缺位”“断链”“瓶颈”问题。要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品质,实现道路硬化亮化、水源净化、环境美化,厚植乡村发展优势,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解锁“生态+产业”增动能。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支撑。乡村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支撑,而好生态就是“金产业”“金饭碗”。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壮大坚果、咖啡、中药材、牛羊、生猪、泡核桃等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培育和发展绿色产业,延长农产品加工、生态农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产业链,深入实施农业生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行动,打造重点产业的同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增强乡村吸引力,要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将“庭院经济”打造成助推生态乡村和富美乡村的“新引擎”,优化生态条件的同时也促进农村产业的发展,带动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让群众享有绿色发展成果,在家门口吃上“产业饭”。
解锁“生态+旅游”添活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要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主动探索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生动实践,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创新生态旅游发展业态和经营模式,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要立足区域生态资源禀赋,依托山水田园等自然风光,因地制宜赋能“休闲农业+”“周末经济”,探索“生态+农旅”模式,培育集田园采摘、农事体验、休闲观光、研学旅行、亲子互动和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新业态,打造乡村生态旅游品牌,擦亮乡村旅游新名片,让乡村生态“美”起来、资源“活”起来、品牌“亮”起来,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作者单位:云龙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