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永不落幕的艺术节: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助推文旅产业大发展

作者: 来源: 西双版纳新闻网 时间:2023/12/07 15:50

记者/马芸

11月30日晚,“相约2023”第十一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暨文艺晚会在景洪隆重举行,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各国艺术家欢聚澜沧江畔,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纷呈、流光溢彩的文化盛宴,在美轮美奂、特色浓郁的歌舞表演中拉开了文化艺术节的序幕。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是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共同参与的文化艺术盛宴、经贸合作平台,至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文化艺术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元、精彩纷呈,包括文艺晚会、摄影展览、艺术交流会、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重点产业产品展等,为游客捧出了系列文化和旅游盛宴。

文化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再次奏响了西双版纳文旅发展的强音。

近年来,我州精心组织和参与泼水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勐海国际茶王节、各民族节庆活动、昆明文博会等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节会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强力支撑,有力推动了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力凝聚文旅发展合力

西双版纳坚持以自然风光为底色、以文化内涵做“加持”、以大型节会活动为“杠杆”,融文化于旅游发展、以旅游促文化兴盛,从顶层设计到系统举措,从部署到落实,合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文旅赋能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

据预测,今年1至10月,全州共接待游客5729.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83.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78%和50.6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45.19%和119.79%。

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统筹。我州从大处着眼,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坚持高位推进,2018年将旅游发展的战略定位调整为“世界旅游名城”,加快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世界旅游名城步伐。先后印发《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建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西双版纳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西双版纳州文旅康养等七个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系列文件,以规划和系列政策文件引领全州文旅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从小处着手、从实际出发细化工作,组建文旅康养产业工作专班,出台支持政策,筹措扶持资金,谋划支撑项目,提速项目建设,扩大营销推介,整治市场乱象,确保文旅产业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强化基础建设,托举产业发展。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程,云南省杨玉良院士工作站落地我州,提升改造西双版纳民族博物馆,成立州少儿图书馆,提质公共图书馆,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抓好文博非遗传承弘扬工作,“普洱茶制作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增18项省级非遗项目、1个省级非遗工坊。全州53件可移动文物和9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云南卷》。涌现出一大批国家、省、州、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建有一批非遗传习馆(所)、展览室、传习基地、省级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夯实文旅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创作文艺精品,先后有30余件文艺作品获省级及以上奖项;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旅游演艺业,今年前三季度,景洪市5家旅游演艺企业共演出1700余场次,观众157万人次,营收超1亿元。

坚持大抓项目,推动产业发展。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以投资带动区域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创新升级,加快推进一批“四化”文旅康养项目。谋划亚洲象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国际旅游带及支撑项目,加快实施、投运景洪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观澜养心湾”、勐仑热带雨林艺术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了西双版纳旅游吸引物体系,丰富旅游业态,优化产品布局,提升游客体验感满意度。2020年至2022年,全州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97亿元,均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今年1至10月,完成旅游业投资20.64亿元,同比增长62.5%。

坚持品牌驱动,擦亮城市名片。以文旅品牌目的地创建为抓手,提升文化含量,有力支撑了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品牌。今年,全州新创评1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个3A级旅游景区、1个4A级旅游景区,告庄西双景民族文化体验园被命名为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景洪市被确定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傣江南风情美食街、勐海·流沙河星光夜市被认定为第二批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坚持融合发展,发挥综合效益。推进康养医养融合、康养旅居融合和森林康养基地创建,积极组织参与泼水节、昆明文博会、勐海国际茶王节、系列民族节庆活动等文化活动,文旅深度融合,扩大文化节庆品牌培育。今年春节、泼水节、“五一”劳动节和中秋国庆期间,共接待旅游人数652.0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16亿元,平均每个节假日旅游综合收入达19亿元。

坚持对外开放,扩大辐射影响。推出“象往的地方—西双版纳”旅游目的地营销品牌,先后举办世界旅游名城建设区域合作研讨会、世界旅游名城论坛、2021中老铁路通车云南文化旅游推介会暨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建设文旅峰会、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IP形象设计大赛、建州70周年系列活动等文旅宣传推广等活动,积极发展边境旅游,文旅产业溢出效应凸显。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如今的西双版纳正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文化活动,持续放大文旅产业溢出效应,也由此成就新的发展吸引力。据州投资促进局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10月,全州共签订招商引资项目合同167个(含框架协议),协议内资1438.18亿元、外资6.53亿美元,涉及文旅康养、生态特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绿色能源、新材料产业、光伏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探索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

经过10年的积累和沉淀,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已成为澜湄流域各国一个重大文化艺术交流展示平台、经贸合作平台和区域性较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也是我州重要文化品牌之一。作为主办方和举办地,西双版纳在流域内国家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随之扩大和提高,众多文化、旅游品牌正在不断被外界知晓和喜爱,文旅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如何让一张张“文旅名片”叫得更响、更有口碑,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变为旅游优势、经济优势?如何深耕品牌,助推文旅产业实现快速发展?西双版纳在倾听、在思考、在行动。

“一首《月光下的凤尾竹》,让人们记住了西双版纳;一首《让我听懂你的语言》,让世人向往西双版纳。西双版纳吸引人的不仅是自然风光,更是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对于西双版纳而言,文化不仅是软实力,更是生产力。”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娄可伟说。新形势下,他希望西双版纳积极转变观念,加大调研、策划力度,充分挖掘文化内核和精髓,多方培育文旅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打造艺术精品,探索践行“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传统观光型游览向沉浸式旅游深度转型,不断擦亮西双版纳旅游品牌,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第一次参加文化艺术节,相似的建筑、服饰,就连有些傣话我都听得懂,真的感到很亲切。因为身边很多同行和朋友都没听说过文化艺术节,所以回国后我要好好宣传,让更多人来西双版纳旅游、体验。”泰国代表团的舞蹈演员卡农拉克笑着说。第三次参加文化艺术节的老挝原国家电影局局长孙达拉先生告诉记者,搭乘中老铁路火车来参加文化艺术节,方便、快速、舒适,体验感很好。“参加文化艺术节不再仅仅是少数老挝文艺工作者的‘福利’了,相信老挝老百姓很快就能享受了。”孙达拉幽默地说,他希望流域各国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文化艺术节的知名度,通过艺术搭台,带动人流、物流加速流通,促进流域各国经济、贸易、文化、旅游发展。

盛会已然落幕,脚步未曾停歇。眼下,是文旅产业迭代升级的黄金时期,如何抓住机遇,实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西双版纳也在积极探索、实践。“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云南旅游这块金字招牌’重大要求,围绕‘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和发展‘三大经济’部署,着力抓重点、强措施、谋突破,聚力打造文旅千亿级产业,扎实推进文化和旅游强州建设,努力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世界旅游名城。”州文旅局副局长刘洪兵向记者介绍。具体来说,就是要补齐旅游服务设施短板,加快老旧景区改造提升和智慧景区建设。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建设,推动一批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形成更多工程量、投资量,策划储备一批投资体量大、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发展旅游新模式、新业态,丰富夜间、节庆、研学、边境、体育等系列旅游新产品,推进乡村旅游创A行动。构建旅游品牌体系,创建一批国家5A级、4A级旅游景区和一批国家级、省级文旅业态品牌。壮大文旅产业经营主体,推动一批中国旅游集团20强、全国文化企业30强企业落户。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严厉打击整治市场乱象。构建“大旅游”发展新格局,优化文旅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制度,多渠道、多方式保障文旅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