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追梦】怒江边的“缝纫工”

作者: 来源:七彩云端 时间:2023/12/12 16:36

坐落于怒江边的赤恒底村

是一个古老的傈僳族村寨

这里有一家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

其生产的短衫、坎肩、麻布长裙等

传统傈僳族服饰

古朴典雅、色彩艳丽

颇受消费者欢迎

甚至销往了缅甸、新加坡、泰国、日本等国

 

而这些服饰背后有一群特殊的“缝纫工”

和一位人人夸赞的“阿此老板”

“阿此老板”是谁?

这群“缝纫工”是怎么缝出这么精美的服饰

并让它们从怒江边这个偏远的小村

“飞”向世界的?



(视频)

 

“阿此老板”名为此路恒

今年56岁,是一个

因小儿麻痹而下肢残疾的傈僳族汉子

也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因幼时残疾,此路恒不能跑、不能跳

还要依靠拐杖走路

也曾一度被自卑笼罩

(此路恒)


但此路恒在母亲的鼓励下很快振作起来

别人出一分力,他出十分力

多年来,他种瓜种菜、养鸡养猪

什么都尝试过

直到2000年

他发现手工缝制民族服饰大有前景

便认准这个商机,不断开发新工艺

2019年,他创办了

福贡县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



福贡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此路恒

创业这些年残联给予了很多帮助和支持,共投入资金36万元,从信用社帮忙协调贷款25万元。从而进一步扩大了合作社的发展规模,增加了生产能力,提升了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带来了更多的订单和利润,促进了合作社的持续发展。




合作社共有员工48人

其中残疾人15人

合作社采用

以残联出资为残疾人购买股份

和对创业残疾人帮扶的“共扶”模式

成员可以根据投资比例参与经营

并按照投资比例分享合作社的利润分红

现在

合作社的产品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

年利润在80万元


守着傈僳族传统工艺这个“宝藏”

群发民族服饰加工专业合作社

于2021年挂牌成立非遗工坊

并在2022年入选国家级“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踩动踏板,针线翻飞

“此路恒们”化茧成蝶

用心灵的圆满去弥补身体的残缺

让传统技艺焕发出新的光彩

绣出了美好的新生活

闯出了致富振兴的“新”路子

追梦”融媒体栏目由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与云南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通过镜头聚焦那些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追梦者和他们的奋斗故事。在每一次不平凡的奋斗中,看追梦者如何绽放光彩,感受对生活的热爱和定能战胜命运的勇气。

【#追梦#栏目】
出品人/总监制:徐绍文、和亚宁  
总编辑:孔维华
总编审:高利生、李晓风
监 制:文国华、尹   凡、袁之瑾、武志敏、卢   钢
制片人/总编导:胡  滨
出品单位: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
                云南广播电视台

【本期】
编导:李冬梅
摄像:杨   清、崔   滨
后期:徐振宇
包装:刘   鹏
制片:刘   涛
宣推/编辑:杨晓薇、刘   涛
审核:武志敏、胡  滨、盛雪梅
特别鸣谢:
怒江州残疾人联合会
怒江州福贡县残疾人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