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洱海流域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试验种植后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14 08:57

□ 杨凤伟

2022年2月14日,大理州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签订三方合作框架协议,以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领衔成立洱海流域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下设面源污染、绿色发展等科技小院,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及农业绿色发展科研攻关。通过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古生村和大庄片区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研发与田间验证课题研究,以水环境安全阈值和周年作物亩产万元为目标,探索构建了水稻、烟草、玉米、油菜、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绿色高值高效技术模式,得到了州委、州政府和全国各界的肯定。根据州委、州政府的要求,及时将院士团队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在流域内推广应用。2023年3月30日,大理州人民政府印发《洱海流域2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试验种植工作方案》,在洱海流域推广2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试验种植。

结合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安排,跟踪对2万亩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成效进行调研,调研组深入大理市湾桥镇古生村、喜洲镇中和邑村、上关镇青索村和兆邑村,洱源县右所镇团结村、梅和村12户种植农户,以及大理苍洱留香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理旅游古镇开发有限公司喜洲田园分公司、大理六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4个种植农业企业座谈,查阅有关台账和测产报告,绿色生态种植取得很好成效,对探索洱海流域农业绿色生态种植提供了很好依据。同时,也就存在问题有几点粗浅建议:

洱海全流域推广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根据专家建议、群众反馈和试验效果,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实现了高产稳产、节肥节水、减排增效,对指导洱海流域水稻绿色生态种植具有重要价值,建议在洱海流域大面积推广应用。

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上继续开展绿色生态种植模式构建。在系统总结绿色生态种植水稻模式基础上,建议在玉米、蚕豆、麦类、油菜、蔬菜(莴笋、贡菜、辣椒等)、中药材、花卉、果梅等洱海流域主要农作物上开展绿色生态种植试验,研制不同作物的绿色智能肥,试验成熟后,建议在全流域推行绿色智能肥种植模式,促进农业减排增效。

将绿色智能肥种植模式推广资金纳入州级财政预算。为促进农业减排增效,实现洱海保护治理与农业绿色发展双赢,建议未来五年每年对洱海流域水稻、玉米、蚕豆、麦类、油菜、蔬菜(莴笋、贡菜、辣椒等)的绿色智能肥种植模式给予奖补,每亩奖补160元。160元的绿色智能肥种植模式奖补较“三禁四推”1200元奖补,对于州级财政的压力将大幅减轻,且能够持久。对中药材、花卉、水果、苗木等作物绿色智能肥种植模式实行承诺管理制度,不予以奖补。

给予洱海海西片区水稻油菜麦类种植专项奖补。充分利用大理旅游客源充足、自然风光秀美、历史文化悠久的独特优势,结合全域旅游的兴起,以稻渔景观、麦浪景观、油菜花海等为基础,着力打造“记得住乡愁”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实现“种的是粮油、卖的是风景”的目标。同时解决了粮食安全和群众增收的矛盾,基于此,建议未来五年每年对洱海海西片区水稻油菜麦类种植给予专项奖补,每亩奖补300元。

提供必要的用地保障。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前提下,为保障相关种植主体机械库房用地、农产品烘干及粗加工用房等需求,建议相关部门系统摸排闲置非耕地资源,就近就便解决。

将洱海流域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纳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对于在洱海流域从事农业种植的企业,积极给予相关扶持政策并大力引导其发展高端优质农产品,做强做大产品品牌。对于洱海流域分散种植农户,建议将种植田块系统打包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纳入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施精准招商,努力在产销对接和营销平台方面实现突破,破解洱海流域农产品优质不优价问题。

(作者系大理州农业农村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