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以实干促发展 用实绩答考题

□ 中共剑川县委书记 李增堂

作者: 来源: 时间:2023/12/28 09:19

自开展主题教育以来,剑川县委始终把答好“五道思考题”作为“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的具体实践,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推动全县各级领导干部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切实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努力答好剑川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把准“学习”的要义,在学思践悟中强党性、铸忠诚。坚持学习打头,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以举办读书班、中心组学习、专题辅导、现场教学等多种形式,原文学习《习近平著作选读》等8本教材,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学细照笃行,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筑牢政治忠诚、强化担当使命,推动各级领导班子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把准“调研”的重点,在深入一线中察实情、出实招。坚持调研开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认真践行“四下基层”要求,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县城品质提升、历史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30个调研课题,把办公室搬到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剑湖保护治理工作一线,以“书记院坝(楼宇)协商会、我为群众算笔账、访企问需促发展”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解剖式调研,着力在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推动解决了一批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工作实效。

把准“谋划”的关键,在站位全局中明思路、定方向。坚持谋划先行,认真按照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大经济”的部署,聚焦州委“拼经济、破困局、开新篇”的要求,紧紧围绕“历史文化名城样板、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深化县情认识,立足资源禀赋,着眼未来谋划发展。以稳定传统粮烟、抓好马铃薯、畜牧业、季差果蔬等7大特色农业产业为重点,做特一产;以工业产业集聚区申报为突破,抓好智慧物流、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做优二产;以文旅融合为引领,用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两张名片,抓好“石宝山·沙溪”“剑川古城·千狮山”“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剑湖”三个片区和老君山旅游开发,做强三产。把剑湖保护治理作为重中之重,确定9项重点工作和23个重点项目为主抓手的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把准“实施”的路径,在攻坚克难中显担当、抓落实。坚持实干破局,把风险防范和推动工作有机结合,全面从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出台“1+8”制度措施,选派8名县委常委担任乡(镇)党委第一书记,着力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氛围。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大抓产业、大抓项目、大抓招商,经济发展在难中求进。制定系列三年行动计划,全力推动各项惠民实事落细落小。出台教育、卫健系统干部调配方案,破解人才流动难题。聚焦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抓实基层治理,推进乡风文明,着力建设和美乡村。聚焦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实施县城品质提升、城乡绿美建设等重点行动计划,高标准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创建,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把准“干成”的目标,在真抓实干中求实效、促发展。坚持实绩检验,把主题教育成果体现到高质量发展的成效上、体现到中心工作的推动上、体现到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上,干成了一些事关发展的大事要事。国务院批复剑川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央视大型纪录片《文脉春秋·剑川》用28分钟时间讲述历史文化名城剑川;剑湖保护治理取得新成效,剑湖水质持续向好,被列入新一批国家重要湿地,主要入湖河流金龙河被评定为“云南省2022年度绿美河湖标杆”典型;剑川入选首批63个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名单,被列入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试点县;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运行良好,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剑湖田园综合体、古城南城门、古城业态承载区等项目有序推进;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鹤剑兰高速沙溪支线建成通车,沙溪古镇“有风的地方”出圈出彩;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县城品质持续提升;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发展质量更加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