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煮白花、蒸臭藤菜、炮仗花粥、哈尼鸡粥……来看看《边城好味》第一集这些不可错过的哈尼美食!

作者: 来源:云南网 时间:2024/01/02 14:51

  中国,沃壤千里,山河锦绣,这片土地孕育了多样的民族、多彩的风貌、多元的文化。在这片土地的最外围,有着大约2.28万公里的陆地边境线。这些陆地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相连,使我国成为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边境小城之中,风情交汇、人情共通,伴随历史长河一路走来的边疆族群在这里生活。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人文、一衣带水的交融共处、因循自然的生活智慧,不仅书写于传世的诗篇之中,也映照在人们的餐桌之上。

  沿边境行走,看炊烟升腾。1月1日17:00,由4K花园、西影传媒、盛视华通出品,湖南电信联合出品的8K人文美食纪录片《边城好味》登陆央视财经频道首播。第一期节目《守护》中的第一个段落故事《阿突和布玛的故事》来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龙镇勐宋村。

  勐龙镇距离景洪市区62公里,西接勐海县布朗山乡,北靠景洪市小街乡,东面南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43.5公里,有傣、哈尼、布朗、拉祜等少数民族。勐宋,系傣语地名,意为高山上的平坝。这里漫山茶树香满坡,高山蔬菜美名扬。

  天边小勐宋,云上古茶山。勐宋茶区南本古树茶味道浓烈,苦味较重,回甘持久耐泡。在普洱茶界有苦茶之乡的美誉。勐宋最让人惦念的,除了唇齿生香的茶,还有舌尖上的哈尼风味。

  阿突和布玛是住在边境小村落勐宋村的哈尼族,夫妻俩都曾先后当过勐宋小学的校长,家在山顶,小学也在山顶——家与学校本就建在一起,而同样紧密相连的,还有他们和一代代的孩子们,以及这里土生土长的哈尼族人。古茶园里阿突身姿矫健,火塘旁布玛自然娴熟地烹饪,校园内外蓬勃生长的孩子们,让这座边境上的小村子在外人看来充满新鲜感,也充满希望。

  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在这个村里,藏着怎样的哈尼风味美食?

  阿突和布玛为我们带来的第一道风味,叫煮白花。早春盛开的白花清新淡雅,观赏性极强,采集之后用开水汆烫,结合蘸水食用,清爽自然。

  煮白花是春日限定美食,洗净蒸熟后搭配蘸水的臭藤菜,同样是春日应季美味。



  与此同时,色彩浓烈的炮仗花则被赋予一种温暖的食用方式。“炮仗花粥”滋味十分独特,浓郁的米香混合着炮仗花、生姜、樟脑籽、宽叶韭菜根的气味,带给人们口感丰富的美妙享受。

  哈尼族人善于发现,到了什么季节采集什么食材,这些自然的馈赠总是逃不过阿突和布玛的眼睛。

  哈尼风味在山野,在林间,也在自家小院儿。随手从鸡舍里捉一只鸡,一道颇费工夫的哈尼鸡粥,是哈尼族人招待宾客的最高礼遇。

  还有另一道哈尼美食——猪肉干巴。新鲜猪肉切成条块,撒盐、拌匀,腌制一段时间,而后便可串起来悬挂于火塘上烤制。同样能做干巴的还有鱼肉。这些经由时光打磨的美味,以令人惊喜的方式,镌刻在哈尼人家的日常生活中。

  当猪肉干巴和鱼肉干巴烤得外香里嫩的时候,哈尼烤排骨也加入了“边城好味”的C位角逐。而使排骨成熟的温度也来源于火塘,落在味道上,便是那肉丝之间的沉稳和炭香。

  哈尼族有俗语说:“宁可三天不吃油,豆豉顿顿不能少”,把豆豉片烤一烤,和大蒜一起舂碎,再加入凉开水拌匀,这便是“豆豉蘸水”。

  一碗蘸水中,固定的主角永远是豆豉、食盐、辣椒,它们象征着人丁、六畜、五谷的兴旺发达。在此基础上,其他诸多绿色植物都可以成为蘸水的调配,可谓兼容并包。比如,下面这道树番茄蘸水。

  在校园里守护学生,在火塘边守候儿女。《阿突和布玛的故事》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哈尼族的火塘文化,火塘是烹饪、取暖、贮藏的地方,更是家人围坐的地方。永不熄灭的火塘,是家与温暖的地方。在这里,蕴藏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的诗意与烟火气。

  从煮白花到蒸臭藤菜,一口便吃下一个春天;从炮仗花粥到哈尼鸡粥,暖胃的同时又暖心;从哈尼烤排骨到猪干巴、鱼干巴,炭火与香料的“相爱相杀”让人垂涎三尺……那么多哈尼风味在等待,你确定还不来勐龙镇勐宋村,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云南网记者 牟燕红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