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杨艳梅
近年来,宾川县以党建为引领,结合水果种植产业的特色,打造“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建设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金字塔”型农业产业工人队伍,全县水果全产业链共带动15.8万人就业创业,探索出“家庭式”“承包制”“候鸟式”三种务工模式,打造“果业旺就业稳民增收”的宾川样板,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民稳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2023年,宾川县以葡萄、柑橘为主的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37.05万亩,预计总产值达81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298元,高于全国、全省、全州平均水平。
“家庭式”务工,挣钱顾家两不误。沃土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雇用“家庭式”夫妻工,为其统一提供投资近10万元的三室一厅住房,务工户一家人拎包入住,可把老人接到身边,还为孩子协调就近入学,一招解决收入、老人、孩子和住房四个问题,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就业技能双提升。全县100亩以上的种植基地(企业)占全县水果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家庭式”夫妻工共有3300余户,一对夫妻工年平均收入10余万元左右,最高可达20多万元。
“承包制”务工,承包提成双收入。云福万亩沃柑基地经过5年多的实践探索出的“承包制”务工模式,以种植面积或苗木数量计算承包费用,收入的百分比计算提成,按“承包+提成”形式计算“承包制”收入,同时,明确工作内容“一竿子插到底”。“承包制”让务工者在为老板打工的同时,也摇身一变成“主人”,承包加提成双收入实现务工人员多劳多得,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宾川大面积的水果种植(企业)基地或种植大户基本上都采用云福“承包制”务工经营模式来运作,按承包30亩水果种植面积计算,年平均承包收入7万元+卖果后提成7万元左右,年平均收入约14万元,有效实现基地(企业)和务工人员利益最大化。
“候鸟式”务工,辐射周边带致富。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农技推广服务,形成以“专家带科技人员,科技人员带企业,企业带农户”的“三带模式”,培育水果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共7700余人,共带动15.8万人就业创业。技术型“果业新农人”如“候鸟”般迁徙到县内县外务工。据统计,全县约13万宾川人利用农闲时间到县内各乡(镇)水果产业链上打散工,2万左右的宾川本土人利用9月至春节前水果产业的休眠期,纷纷到四川西昌、新疆、甘肃等地开展葡萄等果树的修剪、水果的装箱、销售及水果包装生产等技术工作,月平均工资在8000元左右,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务工收入。同时,吸引了大量南涧、巍山等县一万余名群众到宾川务工,辐射带动周边群众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