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约记者 寸红亮 通讯员 彭春华 李保彤 文/图
近期,鹤庆县在草海镇板桥村开展了一系列传统农耕活动,将内涵深远的农耕文化展示出来,引导人们在现代生产生活中传承农耕精神。
记者采访当天一大早看到,现已71岁的板桥村村民寸菊芳和村里的几位老姐妹在田里开始烧土工作。虽然几位老人都已有70余岁,但她们干活的劲头却丝毫不减当年。她们麻利地用锄头、簸箕、钉耙把已晒干的土块垒成圆形,在土块上铺一层厚厚的干草和玉米秆作燃料。就这样,一个由一层层土块和土块间夹燃料的半球型的烧土堆很快就垒成了,把露出来的干草点燃,烧土也就正式开始。
经过5、6天的闷烧,烧透的土块容易碎成颗粒,撒在田里不仅能杀虫灭菌,还能增加肥力,有利于种子发芽出苗,促进农作物生长。寸菊芳告诉记者:“烧土筛细以后撒在秧田上,用塑料薄膜蒙起来,对种子发芽出苗十分有利。烧土用处很多,有的用来种洋芋,有的用来种玉米,有的用在菜园子里种蒜苗、种青菜、种白菜。”
做好烧土堆,几位老人又给我们展示了一番制作土基的全过程。挖土、和泥、运泥、制砖,一个个土基相继在老人们的手里诞生。晾晒几天,干透的土基就可以用来砌墙。寸菊芳说:“做土基很累人,要挖土,要背土,要和泥,要不怕脏,不怕累。做土基是一项辛苦的工作,怕脏怕累是做不出来的。”
千百年来,锄头挖地、烧土育苗、撒网捕鱼、捞草堆肥、土基砌墙等传统的农耕方式不仅让一代又一代人有了吃住,还产生了内涵丰富的农耕文化,孕育出生生不息的农耕精神,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变迁。
而今,很多传统的农耕方式已完成它的使命,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农耕精神依然值得我们代代传承。草海镇板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建周说:“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许多传统的农耕方式很少用到,但老一辈留下来的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农耕精神,要作为‘传家宝’传承下去,用农耕精神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