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1/25 16:49

□ 王丽熔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共同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主题,这是关于我国民族工作的重大原创性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鲜明主线。基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理念,跟进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话语体系是做好当前民族工作的重点内容。

弘扬民族精神,建构56个民族共用的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多民族的大一统,各民族多元一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一笔重要财富,也是我们国家的一个重要优势。”中华民族精神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各民族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凝结而成的中华民族精神,铸就了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政治性的国家民族群体,只有以生存和发展中形成的共有价值观以及所呈现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来凝聚56个民族,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坚定前行的步伐,实现中华民族千秋伟业,以共有的民族精神建构各民族话语体系,增强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构“56个民族一家亲”的话语体系。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以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哲学为指导,践行多民族国家民族精神复合生成的路径,强调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多元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两者辩证统一。用史实佐证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相融、情感相亲,谁也离不开谁,从情感和心理层面消减彼此边界,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构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政治发展、经济发展、文化发展、人口发展的制度体系和56个民族共识、共处、共情、共享、共融的共生体系。在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重构个人、民族、国家的理性认知,生成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的民族感情,以最深层次的沟通,最大限度的包容,突出“同”这一特点,围绕“共”字,强调我国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悠久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灿烂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伟大民族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建构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话语体系,铸就中华民族现代民族国家共同体。

创新叙事生成模式,建构56个民族共同体理念的话语体系。同质的话语体系是文化认同的具象化表现,直接影响共同体理念生成,是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的前提。在多民族国家中叙事话语模式必须随时代发展创新发展,过去民族理论主流话语强调中华民族内部56个民族的不同特点,按照“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主题构建差异性叙事话语模式,如各民族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特征、不同的生存环境,等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纲”,讲清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正确理解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这四对关系,从而创新建构叙事生成模式,从讲好“在党的关怀下少数民族跨越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人”升华到“民族不用挂嘴上,有事坐下来商量”的叙事话语体系,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在各民族群众中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以“石榴籽”理论引领新时代话语模式建构,实现各民族从文化认同走向中华民族共同体一员的身份认同,达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建设。

(作者单位:大理州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