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来赛装,一赛就赛千百年。2月24日下午,永仁县中和镇直苴村人潮涌动,四处洋溢着欢声笑语。身穿彝衣霓裳的村民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朋友们欢聚一堂,共同开展永仁2024直苴彝族赛装群众性文化活动,欢度元宵佳节。
直苴村是“赛装之源、彝绣之根”,是国家级传统村落,这里有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而直苴彝族赛装活动传承了1350余年,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此次非遗过大年——永仁2024直苴彝族赛装展演分为《赛装之源》《彝绣之根》《纵情赛装》《尾声》四个章节。
彝族德高望重的智者毕摩的祈福仪式为整个展演拉开了序幕,他点燃的熊熊“赛装之火”象征着彝族人民的热情与活力。随后,爷爷赛装队、奶奶赛装队、萌娃赛装队、媳妇赛装队和汉子赛装队踏着欢快的葫芦笙跳起脚来,共同演绎原生态赛装《寻梦赛装源》。
从北京赶到现场的undp联合国调研专家郎添怡激动地谈到:“赛装活动打跳分为爷爷调、奶奶调、媳妇调等,对媳妇调印象深刻,没想到可以背着孩子来参加打跳,赛装活动果然是彝族男女老少都要参加的传统节日。葫芦笙高低音伴奏与打跳舞步配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表演者的人物性格,充满了彝族人民的智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直苴赛装文化。”
永仁县彝族精品服饰展演《彝衣霓裳》在最古老的乡村T台上进行,在专业模特的演绎下,观众被带入到了五彩斑斓的彝族服饰世界。街舞《纵情赛装源》将现代街舞与彝族文化相结合,展现了彝族文化的无限可能,激情四射的舞蹈引得现场掌声雷动。舞蹈《锦绣中华》由穿着56个民族服饰的舞蹈演员共同演绎,喜庆祥和的氛围诠释了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最后,在歌曲《一起向未来》的美妙旋律中,这场非遗过大年的盛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赛装活动已经传承了1350多年,过去通常采用一些传统的、自娱自乐的方式来展示大家对服饰文化的热爱,缺乏系统的策划和艺术的提升。今年的赛装活动,我们把重点放在了两个方面,一个依然是突出群众的参与性,另一方面则注重与时尚的结合,注重传承与发展。从群众的参与性来看,今年的赛装活动有210多名演员参与,30多名专业演员只是点缀,其它都是直苴村民们穿自己的服装、用日常的舞蹈、传统的曲调经适当的编排组成了展演,加上专业演员的点精大大提升了原生态赛装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从传承和发展来看,此次展演不仅有前沿性的彝族服饰T台秀,还有年轻演员通过采风创作出来的彝族服饰街舞秀等,让传统牵手时尚,在劲爆的旋律和炫酷的舞姿里展示千年彝绣的无穷魅力。”此次展演活动的总策划、总导演一一云南省民族文化和产业发展专家周兵在落幕时说。
事实上,赛装活动对于当地人而言还是一年一度重要的“情人节”。穿上亲手绣制的精美花衣裳在赛装场上展示,是每个彝族姑娘一年中最期待的浪漫喜事,花衣裳的精美程度是她们吸引心上人的红绳,它承载着彝族姑娘的勤劳与智慧,以及对爱情的向往。有着1700多年历史传承的楚雄彝族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彝族人民引以为傲的“指尖艺术、心灵花朵”。历史悠久的彝族赛装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成为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文化符号。
走进直苴村绣娘李晓琼的家中,她和母亲、儿女三代同堂围坐在一起绣花的场景令人羡慕。一大早,她们就忙着梳妆打扮,细致地整理穿上亲手绣制的花衣裳。李晓琼说,一整套彝族服装的绣制要一年多的时间。平时主要干农活,闲下来就做彝绣,绣好后拿去街上卖,当地的售价就在三四千元以上。据悉,目前永仁县共建有州级彝绣文化创意产业园1个,彝绣产业协会1个,彝绣企业45户(其中规上企业1家)、个体工商户68户、专业合作社6个,彝绣扶贫车间5个,彝绣工坊91个、有绣娘2973人,2023年,实现产值4200万元,产值同比增长11%。近年来,赛装文化已经走出直苴小山村,成功登上北京、上海时装周、纽约时装周、米兰时装周,正在走出云南、走向世界。
除了彝绣产业,以赛装文化为核心,永仁县也在积极探索赛装文创、赛装研学等路径,让赛装文化与民生福祉紧紧相连,让古老的非遗绽放出更多的魅力。
(作者:本报记者 叶承昊 编辑:实习生 杨泽琰 叶承昊 责任编辑:张居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