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张洲
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关于滇西边境片区对口定点帮扶工作的总体部署及相关要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0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单位)分别联系帮扶大理州10个县市,如期实现了推动对接帮扶地区脱贫摘帽。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继续发挥资源优势、学科优势、智力优势,从人才、教育、医疗、产业、科技等方面给予了对接帮扶的南涧县、弥渡县、洱源县、永平县、云龙县全方位、高层次、多维度的支持,各高校认真履行帮扶职责,校地对口帮扶工作结出了累累硕果。
高频互通互访
共同推进帮扶工作
校地双方高度重视定点对口帮扶工作,建立起互访联系机制,进行了高频互通互访。
联动成立了校地对口帮扶协调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各高校成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各高校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专家学者多次组成调研组前往对接帮扶地区开展实地调研,指导部署校地合作相关事宜。同时,我州被帮扶地区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多次前往对口帮扶高校调研交流。
清华大学联动10余家直属单位共同参与,助推南涧县定点帮扶工作有效落实。北京大学先后选派7名干部到弥渡县挂任副县长、5名干部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上海交通大学先后派出挂职干部13人次,为洱源县高水平源头保护和高质量绿色发展献智献策献力。复旦大学先后派出12名干部,在永平县脱贫振兴一线带头干、带着干。同济大学先后选派7名干部到云龙县挂任副县长,学校师生赴云龙开展调研帮扶及实践活动35批245人次。
释放资源优势
有效精准促进民生改善
各高校发挥自身优势,精准有效提升了对接帮扶地区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条件,改善了民生。
在教育合作方面,各高校先后选派了多批支教团队赴对接帮扶地区开展支教,投入专项资金资助贫困学生、改善教学条件,组织对接帮扶地区中小学生开展“夏令营”等交流活动;实施专项招生计划,设立专家工作站开展师资培训交流,破解资源匮乏之困,有效提升了对接帮扶地区的教育质量。清华大学在南涧县开办清华附中创新实验班,高考一本率保持在80%以上;北京大学对弥渡一中实施托管帮扶,有效提升弥渡一中教学质量,2023年高考一本人数首次破百;上海交通大学培训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2000余人次,累计募集物资、资金1000余万元改善洱源中小学软硬件设施;复旦大学累计投入教育扶贫资金4000多万元,培训师资1200多人,建立永平职高复旦后勤定向班和毕业生实训基地,开设“复旦·永平振兴班”,建立研究生长期支教点,接收6批80名职高学生实习就业,2022年首届振兴班高考本科上线率达93.4%;同济大学自2021年以来,先后引入捐赠资金1000多万元,建设完成95个教育援助项目,争取2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云龙一中建设,帮助培训基层干部和技术人才5868人次。
在医疗合作方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派遣儿科、心内科、心脏外科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医疗帮扶,整合提供医疗帮扶资金50万元,提升南涧县医疗服务质效;北大附属医院专家团队每年赴弥渡县开展多学科联合会诊、带教指导、示教手术、儿童健康筛查等活动,为群众免费诊疗超过2000人次;上海交通大学帮助洱源县引进社会爱心资金550多万元,免费救治260余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复旦大学76名医疗专家先后到永平县开展医疗帮扶,累计培训医务人员1.8万人次,为2万余名当地群众提供义诊和健康咨询;同济大学累计选派专家200人次到云龙县开展医疗帮扶活动,完成手术1342台和手术示教、疑难病例讨论1496例,开展专题讲座262场、专科义诊5583人次,培训医护人员3300多人次,云龙县累计选派50名骨干医生到上海培训进修。
基础设施方面,北京大学积极协调争取国家发改委1.8亿元资金建设彭家庄中型水库,有效解决全县的饮用水源储备问题;争取资金1000万元,助力德苴乡花渔洞光伏提水工程项目,解决1万余名村民和2万亩耕地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同济大学帮助永安村实施道路硬化、永济新桥、同安心桥、“厕所革命”等项目,实施“点亮永安”、同安农场一期二期、“永安学堂”等项目。
突破产业发展瓶颈
产业发展质效提升
各高校依托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帮助解决突破制约对接帮扶地区的产业发展技术瓶颈,注重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推进产业培育、产品生产、包装设计、宣传推广、营销运营等全链条技术革新和指导扶持。
清华大学发挥清华控股资金、科技、人才、品牌、渠道等综合优势,扶持壮大经营主体,全县14个龙头企业、54个专业合作社与14463户贫困户实现利益联结,成立南涧启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乌骨鸡“黑凤凰”商标,带动4600户贫困户养殖无量山乌骨鸡,帮助农户实现增收致富,建立“清华大学绿色食品基地”,开展特色农产品进校园促销活动,实现销售收益5273万元,引导村民发展旅游民宿,拓宽增收致富路子;北京大学结合弥渡县文化底蕴和小河淌水品牌优势,以北京大学高水平艺术团体帮扶为契机,打造文化振兴品牌工程,组织16位画家深入弥渡县田间地头创作,创作花灯戏曲主题舞蹈《娉娉然》,组建“小河淌水少年合唱团”并在全国性赛事中荣获金奖;上海交通大学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388万元,助力洱源县脱贫摘帽和乡村振兴,培植特色品种葡萄、车厘子、黑蒜、苹果等产业,帮助洱源县成功孵化“丰源甄选”“叶上花”“灯草湾”等本土品牌;复旦大学研发高原特色水果发酵饮品及滇黄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希玖(C9)”水果发酵系列产品获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金奖,举办5期高原特色产品推介会,开启“复旦搭台、永平唱戏”招商推介模式,让永平味道走出大山。
积极聚才引智
人才培养精准有质
通过加强人才互动培训,选派科技、卫生、农业、教育领域科研人员和高校人才双向交流、交叉任职,做精校地合作载体平台,构建“多方协同、要素集聚、优势互补、联学联办”的干部人才培养体系。
北京大学实施村组干部“博雅耕读乡社”培训200多场次,培训基层干部1万余名;复旦大学搭建“复旦大学永平培训专区”,依托复旦干部教育学院和永平“干部讲堂”,累计举办“永平县党政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14期,22名复旦专家学者到永平“干部讲堂”授课培训。在复旦大学的支持下,永平县成功申报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省级基层专家工作站7个,州级专家工作站1个。
搭建创新研发平台
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各高校院所依托扎实的科研力量、丰富的教育资源优势,聚焦重大项目、重点领域、中心工作,整合人才和技术力量,搭建创新研发平台,加强双方“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上海交通大学高原特色健康食品(洱源)创新中心潜力研究海菜贮藏保鲜技术,成功将保鲜期提升至12天。成立上海蔬菜集团洱源县海菜花种植基地和交大研究院海菜花产业生态研究中心,推动洱源海菜“产研销”结合新模式从构想变为现实。
校地合作的深入开展,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大理州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有力保障、汇聚了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