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褚雪琴
她一步一履品读大好河山,一笔一墨记录时代精彩。在美丽的白州大地,她用脚步追逐新闻,用笔尖感知时代,走过12县(市)村村寨寨、社区、学校、工厂……采访反映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新闻报道2000多篇,生动讲述大理在改革、发展中的好故事、好典型、好经验,抒写了一名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热爱。
她,就是大理州融媒体中心主任记者杨磊。
记录时代发展的“泥腿儿记者”
2018年9月8日,中秋节前夕,金沙江畔,宾川县钟英乡唐古地村委会利哩新村。杨磊在14岁的采访对象李雄丽的带领下沿着山腰上的羊肠小道前往2公里外的利哩村旧址,这条宽度仅能放下两只脚的山路曾经是利哩村通向外界的唯一通道,“挂”在陡坡上,脚下便是深渊。李雄丽的妈妈放羊时不慎从山路上滑下深渊离世。后来,通过易地搬迁政策实施,她和爷爷、父亲从山上搬到了山下的新村,开启了美好生活。为生动反映易地搬迁的重大意义和脱贫群众生活的变化,杨磊和李雄丽一起沿着那条小山道前往建在山头上的旧居。“狭窄的山路一侧是山坡,另一侧是深渊,根本容不得人转身,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杨磊说:“能采到现场第一手资料,爬也要爬过去的。”其实,这样的场景在杨磊25年的职业生涯中并不鲜见。
1998年9月,毕业于云南大学新闻系的杨磊到大理日报社记者部报到,除负责时政报道外,还联系农林水及文化部门进行新闻报道。
“杨记者,我们要去漾濞看一下冬梨种植的示范点,你跟我们去吗?”“小杨,后天我们要去弥渡调研水利设施情况,你要去吗?”“杨记者,我们县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搞得不错,你有时间下来看看嘛。”“杨磊,他们永平高山社有好题材,你也一起去吗?”……每一次的“你去吗”,都是“去”的斩钉截铁的回答。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培育发展、畜牧业冻精改良、林业坡改梯、退耕还林、税费改革、林权制改革、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生在白州大地农业农村的一次次变革一帧帧发展,通过杨磊细致入微的笔墨跃然纸上,通过《大理日报》和大理日报新闻网传播到国内外。
“你是真正的泥腿儿记者。”下乡采访时,经常有人这样打趣杨磊。
“被称作‘泥腿儿记者’是对我工作的充分肯定。”杨磊说:“好新闻是跑出来的。”25年岁月匆匆,初心一直都在。她曾追随探险队伍露宿云龙深山暑场;曾背着10斤重户外装备跟随登山队登上海拔4092米的苍山山顶,采访苍山环保行动;曾翻山越岭到永平县龙街镇桂新村莲花第三村民小组,夜宿农家与农户促膝夜谈;曾披星戴月走访宾川县平川镇村寨,采访“11·2”宾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情况……一篇篇来自新闻现场,“接地气、冒热气”的新闻稿件笔触发自内心,情感源于真实。
25年来,她采写的新闻作品多次获云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城市党报新闻奖、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报纸好新闻奖、云南报业新闻奖。2008年获“大理州先进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曾获州第八次党代会和州庆60周年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党的十九大宣传报道工作先进个人表彰、大理州宣传文化系统先进个人表彰等。
记录人间温暖的“民生记者”
“2008年6月1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那天我和同事们与许多心怀大爱的大理人一起,让10名来自四川地震灾区的孩子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儿童节。”杨磊介绍,2008年汶川地震后,她和同事得知有一些从灾区来的孩子到大理的学校借读。于是,在报社的支持下,她和部室的同事联系了大理州关工委、州妇联、大理旅游集团等相关单位,组织了“快乐六一,四川灾区来的孩子逛大理”活动,并作新闻报道,在大理、四川等地引起强烈反响。
2005年,《大理日报》改版。杨磊从记者部转战刚成立的社会生活新闻采编中心,主要从事民生新闻报道。同年,被报社内聘为首席记者,身挑数职——负责新闻策划、采写、编辑。“当时我们给自己的新闻产品定位为‘新鲜的、好看的、有用的’,部室的每个人都付出了200%的热情和200%的努力。”杨磊说,为了确保新闻时效性,她和同事白天采访、晚上编稿、上版面、签大样,有时候一干就是通宵,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回家。“虽然苦,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在此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来自普通人的感动。”杨磊说。
改版后的第一个感人故事来自于一名漾濞青年,他因为患病对生活失去了信心,给报社写了一封信,说他想死后捐献遗体。经过请示领导,杨磊立即将此信编辑后在《大理日报》5版上进行了刊发,并开展跟踪报道。此后,《阿甲:希望你的笑容一直这样灿烂》等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很多人向青年提供捐助和鼓励。其间,他的妻子经常到下关买药,杨磊每次都要把她送到车站,自己掏腰包给她买车票。
2009年,通讯员一篇讲述一名孩子患病的新闻稿件引起了她的关注,之后杨磊和同事作了27次跟踪报道。“最后在我们的呼吁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孩子得到了中国‘希望儿童基金会’志愿者的积极帮助,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成功接受了手术。上海的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杨磊说。
后来,四川灾区孩子家长给大理日报社写了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我们真心地感谢关心我们的大理人民,是你们,给了我们重建家园的信心,是你们,让我们更加坚强!”宾川孩子的父亲送来锦旗,上面写着“媒体楷模,爱心典范”。漾濞青年的同学多年后特意给杨磊打来电话,说阿甲的病已痊愈,现在开车跑运输……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本在实践。唯有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才能获得鲜活的素材,写出打动人心的新闻作品。”25年来,杨磊植根于人民,策划、采写和编发了一批批“新鲜的、好看的、有用的”新闻作品,她用手中的笔和真挚的情感记录着白州这块沃土上人们的追梦故事。
紧跟时代的“全媒体记者”
2018年7月1日,杨磊的身影出现在大理至昆明的第一趟动车上。当日,大理至昆明动车正式开通运行。
这次,杨磊以新身份——大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参加了采访,对动车开通运行情况通过移动端进行全媒体图文直播。
2017年,大理日报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媒体融合的重要讲话精神,成立了新媒体发展部。同年,杨磊被任命为新媒体发展部副主任,2018年开始任新媒体发展部主任。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又成了一名新兵。放下过去,一切重头开始。”杨磊从学习编排微信开始,一步步了解新媒体的运营方式,和同事一起“搭建”了大理日报微信公众号、大理日报新浪微博、指尖大理新闻客户端、大理日报抖音和快手等内容生产的全媒体矩阵。在不断的学习中,掌握了海报制作、视频制作等新媒体发布手段,转型成为一名适应时代的全媒体新闻工作者。
“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版可以‘抄作业’,各家媒体的实际情况不同,融合改革的方式也不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边走边改。”杨磊介绍,在不断探索中,结合报社实际的网络信息发布管理、发布流程、考核办法等机制陆续建立起来。“州两会全媒体图文直播”打造成为大理日报社媒体融合报道的一个品牌, 2022年,大理日报社的大理州两会新媒体系列产品获得中国地市报优秀新闻作品奖。
2020年春节,新冠疫情爆发后,杨磊通过微信向新媒体发展部的同志发出“召集令”,迅速得到同事们的响应:新媒体发展部全体同志主动停止春节假期,提前上岗,全天轮岗,通过大理日报各新媒体平台及时播发全国、全省、全州的疫情情况及防控工作,并冒着风险到医院、快递公司、市场进行采访。因在宣传报道工作中表现突出,新媒体发展部被中共大理州委宣传部授予“大理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
25年来,“不忘初心,痴情坚守”这是杨磊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对党的新闻事业的清澈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