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马猛 杨雪翠) 近年来,大理市坚持党建引领、多方联动、精准施策,探索构建“123”苍洱旅游民宿党建新模式,助推旅游民宿产业创优提质。
健全“一个体系”,高位统筹强引领。健全完善“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乡镇(街道)‘两新’组织党委—村(社区)客栈协会服务点党组织—旅游民宿党组织”四级组织体系,新组建市旅游民宿行业党委1个,成立乡镇(街道)“两新”组织党委13个、村(社区)“两新”组织工作站44个,成立旅游民宿行业党组织11个、群团组织5个。建立组织部门牵头、行业部门指导、乡镇(街道)负责的工作落实机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统筹调度,有效推动旅游民宿行业领域工作落实。
严抓“两个规范”,联动共治聚合力。抓管理规范,及时修订《大理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试行)》,配套出台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和工作指南,为行业服务提供指引、为行业监管提供依据;建立健全旅游民宿星级评定、价格报备、红黑榜通报等制度机制,通过亮标准、晒问题、抓整改等严抓日常管理;制定《大理市旅游民宿规范管理工作整治方案》,对无证无照经营、证照不全、服务质量差等10余项投诉较为集中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治。抓服务规范,在全省率先开设“酒店与民宿”综合受理窗口,推行“一窗受理+帮办代办”模式,提供“一站式”服务;探索建立金融帮带机制,累计为旅游民宿经营主体发放贷款38笔、3800万元;统筹公安、市场监管、卫健、消防等部门力量,组建乡镇(街道)“宿”事速办、“宿”情速报、“宿”求速应、“宿”忧速解先锋服务队52支,累计开展政策宣传314次、联合巡查执法211次、上门服务2440人次,为游客解决急难愁盼问题358个。
聚焦“三个提质”,全域融合促发展。品牌示范提质,以做优品牌、做强名牌的理念,围绕领导班子好、工作机制好、保障体系好、服务成效好、品牌建设好的“五好”标准,深化“党建领航·苍洱红驿”示范创建,培育严家民居、理庭酒店等示范点29个,授牌“苍洱红驿·人才心居”57家,打造国家级、省级“等级民宿客栈”41家,让大理民宿从网红“打卡点”转型为宜居“长红点”。智慧监管提质,运用“大数据+”理念,整合线上线下数据资源,创新建设大理市住宿行业综合分析服务监管大数据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民宿”,推动民宿业升限纳统,科学规范管理旅游民宿市场,促进行业依法经营,提升服务水平。融合发展提质,以人文风物、资源禀赋托底,围绕“民宿+生态农业”“民宿+文化传承”“民宿+旅游商品”,培育景观型、体验型、主题型民宿新业态,打造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推进农文旅宿高度融合。目前,全市旅游民宿达6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3万人。2023年,全市住宿业营业收入16.16亿元,同比增长41.4%;规模以上住宿业营业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