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 杨凤雄) 近年来,宾川县着力打好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战,激发农村各要素潜能和主体活力,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结出新硕果。
深化农业水价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聚焦节水、用水、治水,持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先后实施鲁地拉提水、宾川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海稍水库扩建等重大水利工程,基本建成了本区蓄水、洱海补水、鲁地拉提水“三水”支撑,711公里干支渠为骨架的水网,田间节水管网为末梢的高效节水体系,年供水能力达2.14亿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58.7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83.2%。创新模式用水,探索“政府+企业+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农户”管理模式,灌区全部实现“先交费后用水”的有偿用水及阶梯水价机制。项目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5提高到0.9,经济作物灌溉亩均节水约200立方米,年节水量7000万立方米左右,被水利部命名为“国家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县”。宾川县农业水价改革工作经验获水利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四绿一转”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省级“一县一业”水果产业示范县创建稳步推进,绿色农业提质增效,建成高标准农田3.59万亩;全县以葡萄、柑橘为重点的水果种植面积达37.06万亩,实现产值86.3亿元;冬早蔬菜种植面积18.24万亩,实现产值25亿元。创新打造“果业新农人”劳务品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4万余人、“果业新农人”7万余人,带动就业20万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成果持续巩固,累计认证绿色食品27个,有机食品20个,良好农业操作规范4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8个。202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50.22亿元,同比增长8.8%。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活力迸发。不断健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增强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内生发展动力。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总结推广“党建+全产业链”联农带农增收做法,形成了依托龙头企业带动水果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把农民与龙头企业联结起来的“企业联产业带农民”发展模式。2023年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6328元、增长15.1%,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深化果蔬外贸便利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创新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与州级相关部门、大理海关协同联动的外贸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县级领导挂钩联系重点外贸企业机制,“一中心多节点”的区域性果蔬集散分拨中心建设、水果类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创建、加工智慧冷链物流园强力推进。以“联系+服务”模式培育市场经营新主体,全县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2314个,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8家。全县有外贸进出口企业61户、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6家、省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33家、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云南国巨绿色食品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第八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宾川县宏源农副产品产销专业合作社位列2023年全国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第6位。通过推行“线下+线上”“公司+基地+农户”的出口农产品生产模式和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模式,跑出了果蔬外贸“加速度”。2023年,全县果蔬出口额达23.28亿元、同比增51.1%,占全州进出口总额的56.8%,出口额连续5年居全州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