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要闻

永平三举措实现文明“面子”“里子”嬗变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5/09 10:02

□ 通讯员 何丽

为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永平县以铸牢“文明之魂”、树强“文明之念”、夯实“文明之基”为抓手,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实现文明“面子”“里子”双嬗变,文明之花遍地开。

抓思想引领,铸牢“文明之魂”。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永平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任务,通过举办永平“干部讲堂”、组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活动、开展基层宣讲等多种方式,抓实学习效果。2023年以来,中心组学习9次,干部讲堂7期9场次,基层宣讲2轮480场次4.1万人次。

抓氛围营造,树强“文明之念”。线上线下相结合,点上面上齐发力,不断加大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知识、文明理念的宣传,形成“人人讲文明、人人关心文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2023年以来,共在中央、省、州各级主流媒体发表宣传稿件20余篇;在公园广场、中心街道、小区新增文明宣传景观小品10处,重新调整布局10处,新增灯杆宣传广告70组;制定发布《永平市民“十不十要”》,并以此为主题拍摄制作了文明小剧场4集;制作文明知识宣传音频50余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宣传文明祭祀、垃圾分类、遵守交通秩序等文明行为。

抓品质提升,夯实“文明之基”。建强建好文明阵地,按照“八个有”(有场所、有制度、有计划、有队伍、有菜单、有记录、有成效、有经费)标准,在全县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个、站7个、所75个。以此为平台,不断丰富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采取群众“点单”、中心(站、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运转机制,采取“8+N”志愿服务模式,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改善基础设施,投入5600多万元,对银江河河道的基础设施、绿植配套、休闲设施、灯光等进行全方位提升改造,依托本土文化,突出“一河一特色”,打造生态与游憩结合、滨水绿道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高品质公园;强化市容市貌整治,县城清扫保洁面积达到1102481平方米,标准化管理公共厕所32座、洗手台21个,规范运行垃圾填埋场1座、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厂1个、垃圾中转站1个,县城规划区内下水道疏通管护保持排水管道不堵塞,共管护疏通29千米,提升改造市政道路3条,县城路灯安装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