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2日是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5月11日至17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
地震是一种突发的、具有极大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学习了解防震减灾科普常识,了解防震知识和避震技能,能够有效减轻地震灾害风险和损失。
防灾减灾日的由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这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大地震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难以愈合的心灵创伤,堪称国家和民族史上的重大灾难。为进一步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经国务院批准,从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定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地震是怎么回事?
地震就是人们常说的地动。它同刮风、下雨、打雷、日食、月食、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一样,都是一种自然现象。通常所说的地震主要是指构造地震。构造地震是由于地壳板块的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使地下岩石层产生变形并逐渐积累起很大的能量,当这种变形超过了其薄弱部位的承受能力时,就会突然发生破裂和错动,同时激发出携带有能量的弹性波向四周传播。当这些波传到地表时,地面产生振动,人们就感觉到了地震。如果地震引起的地面振动很强烈,便会造成房倒屋塌、山崩地裂,给人类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危害。
地震的破坏表现在哪些方面?
地震的破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二是对人工设施的破坏。
地震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指山体崩塌或滑坡,地表裂缝、塌陷、上隆或喷砂冒水,发生在海底的大地震有时还会激起破坏力极大的海啸。
地震对人工设施的破坏主要表现在破坏建(构)筑物,如毁坏房屋设施等;破坏生命线工程,主要指水、电、交通、通信设施的损坏等;恶化工农业生产条件,如中断水源、能源,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等。
地震有哪些常用术语?
震源:即地震震动的初始发源处,指地壳深处岩层发生断裂、错动并激发地震波的地方。
震中:指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点,即地面上与震源正对着的地方。严格说震中并非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由地震仪器测量出来的震中叫微观震中。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极震区的几何中心叫宏观震中。由于地壳的断裂构造展布各不相同,宏观震中与微观震中不一定吻合。震中附近的地区,叫震中区。
震源深度:指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震中距:指地表某地与震中之间的距离。
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发生时激发出一种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就叫地震波。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称为体波,当它到达地表,产生沿地表(界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体波主要包括纵波和横波两种。通常纵波称为P波,横波称为S波。纵波能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它的振动方向和传播方向是一致的。横波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它的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互垂直。横波是地震时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
什么是地震预警?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有什么区别?
地震发生后纵波和横波由震源向外传播。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大约6公里/秒,但震动相对较小,破坏性也小。横波传播速度较慢,大约3.7公里/秒,携带能量大,是地震发生时造成破坏的主要元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相对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每秒30万公里要慢得多,人们就将地震发生的消息用电磁波手段迅速地传给远方,在距发生地震较远的地方地震波还未到达时收到警报,从而采取紧急措施进行逃生。地震预警系统就是利用震中附近监测仪器捕捉到地震纵波后快速估算地震参数,并预测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抢在横波到达震中周边地区之前,通过电子通讯系统,如广播、电视、网络、电话、手机、报警器等发布警报信息。
地震预报是指地震发生之前发出的预测。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地震是发生在地壳的内部,人类现在还无法动态观测和探测到地球深部的环境变化和地震发生的过程,因此目前还无法科学验证地震发生的原因及准确预测地震的发生。
什么是震级?什么是烈度?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释放能量级别的对数表示。它可通过地震仪记录的地震波的幅度计算得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高,表明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多。
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即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示。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和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我国把烈度分为十二度。一次地震发生之后,距震中区距离不同的地方受到的破坏是不同的。一般说来,震中区烈度最高,破坏最大;距震中越远,烈度越低,破坏程度也越小。比如1976年唐山地震,震中烈度达Ⅺ度,而在北京的破坏程度只有Ⅴ度。
影响大理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有哪些?
红河断裂、苍山山前断裂和西洱河断裂是影响大理地区地震活动的主要断裂。
大理历史最大地震是什么时候?
1925年3月16日,云南大理、凤仪一带发生7.0级地震。震区山崩地裂,桥塌屋毁,物损人亡。俄顷狂风大作,多处起火,酿成我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地震火灾。洱海陡怒,声洪如吼,宛如海啸,洗劫沿海村落田园庐舍。大理所属六州县共53031户受损,倒房115162间,塌墙124816堵(弥渡、邓川塌墙数不详未计入),死5908人,伤8303人,压毙牲畜17075头。
什么是防震减灾活动?
防震减灾活动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简称,防震减灾活动是涉及全社会的一项系统工程,按其工作内容和时序特征,可分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救援、震后恢复与重建四个环节。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以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有哪些重要措施?
地震灾害主要是工程结构物的破坏,这也是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提高工程结构抗震能力等工程性措施是减灾的重要手段。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法律法规、编制防震减灾规划、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开展广泛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等属于重要的非工程性减灾措施。
我国是否有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专门法律?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以第94号主席令发布并于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防震减灾工作的法律,是为了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
影响建筑物地震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建筑场地选择不当、抗震设防水准低、抗震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是导致建筑物地震破坏重的主要因素。在工程建设中合理确定抗震设防要求、注重场地选择、科学设计、加强施工监督及质量管理,可大大提高建筑物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有效地防御和减轻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什么是地震谣言?怎样对待地震谣传?
地震谣言是毫无事实根据又以非正规途径进行社会传播的地震传闻。其产生的根源:一是恐震心理;二是缺乏必要的地震科普知识;三是地震预报当前尚不过关,或者是宣传工作上的片面性在一些群众中产生的误解。
学习地震常识,消除恐震心理,正确认识国内外当前地震预报的实际水平,是识破地震谣传的基础。当前,对发震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都只能给出一个范围,不可能十分准确和具体,而我国发布地震预报消息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因此,听到地震预报消息,不要轻信,更不要传播,要及时向当地政府或地震部门汇报。
家庭如何作好室内防震准备?
对家庭来说,应事先确定好地震时在家中躲避的地方、撤离路线、外出避震地点和联络方法。住在高层楼房的人要熟悉安全通道、安全门以及楼梯状况,随时做好脱险准备。地震时千万不能乘坐电梯。
同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要重在下、轻在上。在高的家具上方不要堆放笨重物品。
(2)将灯具、挂钟等悬挂物取下或系牢,防止掉下伤人。
(3)清理杂物,使门口、庭院通道畅通,震时便于人员逃离。
(4)将床放在内墙(承重墙)附近,要远离屋梁和悬挂的灯具。
(5)组织开展家庭一分钟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演练活动。
(6)为能渡过震后初期的生活难关,准备一定数量的食物和日用品,并准备好随身携带的防震应急包,配齐应急物品(如药物、食品、饮料、电筒、口罩等),把它放在随手可以拿到的地方,以便地震发生时能够随身携带。
(7)家庭每个成员的衣袋里最好装上一个小小的急救卡片,注明姓名、住址、单位、电话、血型、联系人等各项内容,便于他人营救时参考。
地震来时人们在室内如何紧急避震?
在楼房内的人,当遭遇破坏性地震时,要迅速远离外墙及门窗,不要跑向阳台,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也可到内墙根、墙角、坚固家具附近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避震,还可以躲到桌子下面。千万不要破窗跳楼,也不能使用电梯。
夜晚熟睡时发生地震,惊醒后千万不要慌张,即刻用被子裹住身体躲到床下或写字台等坚实的家具下面。若时间来得及,还可以躲到跨度较小的厨房或卫生间内。地震过后,应迅速撤离到室外空旷地带。
住平房的居民遇到地震时,要行动果断,就近躲避。如果处于房门附近,室外无障碍、无危房或窄巷,可立即冲出室外,并及时转移到事先考虑好的避震地点。在短时间内不要急于返回室内。若来不及跑出房屋的,可迅速躲在桌下、床下及紧挨墙根下或坚固的家具旁,保护身体要害部位,用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正在用火的应随手关掉煤气开关和电源,然后迅速躲避。
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大型商场、宾馆、酒店等公共场所遇到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而到处乱跑、乱挤、拥向出口,要保持镇静,就地择物躲藏。应尽量避开商品陈列橱柜、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和易碎品的货架,躲在近处的柱子、大件商品旁边或桌椅下面,然后曲身蹲下,用手或其他物品保护好头部。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沿安全通道撤离。
在影剧院、体育馆内遇到地震,千万不要蜂拥向门外跑,否则会因互相踩踏而造成严重伤亡。应迅速躲在座椅旁,待地震过后有秩序地沿安全出口撤离。
地震时在户外如何紧急避险?
地震发生时如果正在户外,应马上离开狭窄的街巷、高大建筑物、电线杆、变压器、高大烟囱等危险地带,并用身边的物品或手护住头部,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以防摔倒。待地震过后朝比较开阔的地方转移到安全地带和疏散区去,以防震坏但尚未倒塌的建筑物在余震时倒塌伤人或高空坠物伤人。
正在野外的人,要迅速离开河边、水坝或桥梁,防止地震时河岸坍塌、堤坝垮塌。要避开山脚、陡崖,以防山崩、滚石、滑坡、泥石流等,如遇山崩、滑坡,要迅速向滚石两侧躲避,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不能到桥下、隧道里避震,以免塌方造成伤亡。
正在行驶的火车、汽车要紧急减速停车防止倾倒,坐在车上的乘客应抓牢扶手或座椅,以免摔倒或碰伤,并注意防止行李从行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做好防御姿势。如果车正在桥上,应尽快离开。
(大理州地震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