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曾代芬 古建新
“彝族大刀舞是集刀法和肢体动作为一体的舞蹈,与笛子、芦笙和打歌步法相结合,讲究稳、正、巧,这和我们做人一样,要堂堂正正、行稳致远……”在漾濞县鸡街完小非遗文化进校园课堂上,大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大刀舞代表性传承人吉用伟通过宣传讲解彝族特色歌舞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撒播下清廉“种子”。
漾濞县境内居住着彝、汉、白、回、傈僳等多个民族,民族特色文化丰富多样,群众喜歌善舞,其中彝族大刀舞、彝族山歌、打歌、彝族耕歌、傈僳族舞蹈等颇具本土特色。立足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该县纪委监委注重挖掘民族特色歌舞文化中的廉洁元素,在传承中传递,在传递中厚植,推动廉洁文化“落地生根”“百花齐放”。
近年来,漾濞县不断探索“清廉+民族文化”新路径,不断丰富清廉文化建设内涵和形式,从民族传统文化、民族特色歌舞中汲取“养分”,丰富廉洁文化的呈现形式,鼓励传承人、民间创作者通过创作老百姓看得懂、听得进、记得住的廉洁文化精品力作,使廉洁文化更接地气,在传承民族特色歌舞文化中传播廉洁文化,让廉洁之声传遍村村寨寨,让“清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同时,漾濞县积极拓展民族特色歌舞文化传承形式,借助核桃节、“三月街”民族节、“刀杆会”等节日,利用非遗文化进社区、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形式,进行民族特色歌舞展示和演出;大力推广传统歌舞文化进校园,部分学校课间操增加了打歌、彝族大刀舞等民族民间歌舞元素,课时增加了刺绣、织布等技艺,提升清廉歌舞文化的辨识度,扩大受众范围,让廉洁文化向家庭、校园等“细小颗粒”延伸拓展。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挖民族特色歌舞文化中的‘廉洁因子’,把廉洁文化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出去,以点带面、多元发展,通过传承民族特色歌舞文化为‘清廉漾濞’建设赋能。”漾濞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