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云新闻“七一”特别策划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作者: 来源:云新闻 时间:2024/07/01 16:20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

今天是7月1日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之际

让我们一同走进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省一院)

了解医疗战线的党员们

用实际行动书写出的

平凡与伟大

毕波/摄

麦选诚:“用医学与党建的双重力量,为更多家庭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生育是人类繁衍的永恒话题。走进省一院生殖医学科宣教室,一面面锦旗映入眼帘。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而每一个故事,省一院门急诊第四党支部书记、生殖医学科主任医师麦选诚,都是推动者、参与者、见证者。

“生殖医学科是一门很神圣的学科,它不仅能够助力很多家庭圆梦‘好孕’,还能保存和保护生育力。”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麦选诚向记者分享了近期一个生殖保存的案例。4月29日,生殖医学科接诊到一名患有地中海贫血的11岁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对她的生育能力产生不可逆的影响,因此患儿家长想寻求保留生殖可能的办法。

在接到这个病例以后,科室里的党员们主动请缨,加入到患者的救治中。为了更好服务患者,其中两名党员前往广东省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学习相关的经验和案例。最终,在省一院麻醉手术科、妇科和生殖医学科等多学科的共同努力下,患儿顺利完成了手术,该案例也是全省首例卵巢组织冻存手术。

为万千家庭铺就“好孕”之路,除了不断提高医疗救治水平,还体现在日常的就医服务上。在该科室的各个导医台和服务台上,记者发现都竖立着一块“党员责任区”的牌子。

麦选诚介绍:“这个牌子就是为了发挥我们党员的带头作用。有牌子的地方就有我们的党员责任岗,当患者有需要处理的紧急事情时,就可以在有牌子的地方,找到我们的党员。”在这里,党员们全天候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细致的照护。

在生殖医学科的每一个角落,都流淌着希望与温暖的旋律。这不仅仅是因为医务人员的专业和付出,更得益于科室深厚的党建品牌引领。每一个成功诞生的新生命,都是对这份党建品牌力量的最好见证。麦选诚表示,“我们将继续坚守这份信念,用医学与党建的双重力量,为更多家庭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为‘好孕’铺路,为保护生育力努力,为患者保驾护航。”

钏丽波:“危急时刻,我必须冲在前,带好头。”

重症医学科(ICU),被誉为“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这里的医生和护士如同战场上的“特种兵”,严阵以待,随时准备投身到拯救生命的战斗中。而在这支英勇无畏的队伍里,党员们更是扮演着“突击队”中的精锐“利刃”角色。

钏丽波,省一院外科第十三党支部书记、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既是一名医生,又是一名党员,冲锋前线成了她必然的选择。

在她的家里,有一个从未被收起的行李箱,里面装有应急救援包和一些洗漱用品,以确保她在接到紧急救援任务时,可以迅速出动。每次接到任务,她总是“说走就走”,为此她成了家人眼中最“不守信用”的人。

4年前,难得一见的父母专程来昆明看望她,一家人刚团聚,钏丽波的手机就急促地响起来,“有危重患者需要抢救,明天一早集结。”虽然心里很不舍,但她还是毅然地接下了任务,这一去就是一个月,原本陪父母的计划也泡汤了。时至如今,这件事一直是钏丽波心里的一个遗憾。“我对家人亏欠很多,可是作为党员,在这种危急时刻,我必须冲在前,带好头。”

从2008年汶川地震伤员救治、2014年“云南鲁甸8∙3地震”伤员救治到2020年驰援湖北咸宁、2022年驰援上海疫情防控,在大型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等伤病员抢救的现场,都能看见钏丽波的身影。她总是第一时间向组织请愿希望能参与重症患者的救治,希望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

“使命担当不懈怠,救死扶伤守初心,秉持对医学的热爱,奔赴下一场生命之战。”这是钏丽波最喜欢的一句话,身为党员的她,不仅将这句话深深铭记,更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这份承诺。她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不仅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也以医术和医德赢得了患者与家属的深厚信赖和崇高赞誉。

吴晓梅:“让基层的老百姓都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这是我最大愿望。”

“让基层的老百姓都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这是我最大愿望。”每当说起自己的愿望,吴晓梅总是露出笃定的微笑。吴晓梅是省一院妇科主任,更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多年来,她深耕妇科领域,为许多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精心诊治,帮助他们保留做母亲的权利;她为无数个女性患者解除了病痛,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幸福;她常常和死神赛跑,挽救了不少生命;她也常常和病人交心,和她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已有25年党龄的吴晓梅,每次提到医生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她总是觉得无比光荣和自豪。万事冲在前,这是吴晓梅必然的选择。从医30多年来,她经历了无数惊心动魄的抢救,也解决过众多疑难杂症。面对职业挑战,她胆大心细,迎难而上,从未退缩。

在妇科,吴晓梅就是大家心中的“定心丸”,只要有她在,就心安。今年5月,吴晓梅完成了一天的手术刚回到家,就接到了医院打来的电话,“一个32岁妊娠合并瘢痕子宫的孕妇流产,发生大出血,有生命危险。”吴晓梅当即调集了当天在岗的医生先紧急处理,她立刻往医院赶,电话里她只有一个要求,全力挽救而且一定要全力保住这个患者的子宫。遇到这样的情况,处理起来非常棘手,部分患者需要切除子宫以挽救生命,但电话里,吴晓梅只有一个要求,挽救患者生命而且一定要保住她的子宫。“她还那么年轻,保留子宫对于她的未来生活和生育能力至关重要。”看到吴晓梅出现在手术室,大家心里想:稳了!经过全力的抢救,患者转危为安,子宫也得以保留。前两天,这位患者专门来到吴晓梅的门诊,就为了跟她说一声“谢谢”!

一天十多台手术,一站就是一天;一天看上百个病人,一坐也是一天;刚从手术台上下来,又急忙赶往门诊处理;明明是休假,却又出现在手术室……虽然很累,吴晓梅却从中找到了工作的动力和满足感。“患者的康复、对我的信任,就是我缓解压力、保持开心的‘法宝’”。

杨婧莹:“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总要有人去担。”

医生的责任是救死扶伤,党员的使命是为人民服务,在新生儿眼疾筛查上,省一院外科第十七党支部党员、眼科主治医师杨婧莹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

近日,省一院视光门诊外人头攒动。“我们是专门带孩子过来找杨医生看病的。”这天,正是杨婧莹的出诊日,等待她的家长们早早就抱着孩子坐在了诊室门口。

问诊、写病历、开检查单……面对焦急的家长,杨婧莹医嘱频繁。不仅仅是现场问诊,采访期间,杨婧莹还不断接到患者、同事打来的电话,有人寻求指点、有人询问检查、有人接洽工作。

“很少有医生会给患者留电话,她特别好,真的。”一位前来找杨婧莹问诊的孩子母亲对记者说。她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了手机中的照片,照片里两个孩子健康活泼。

“我刚刚看到那个照片,两个娃娃都是眼睛亮晶晶的。”这位母亲离开后,杨婧莹说这话时,眼中闪耀着欣慰的光芒。

眼睛是孩子探索世界的窗口,并不是只有成年人的眼睛会出现问题,新生儿的眼睛也常常受到疾病的侵害。杨婧莹说:“新生儿眼疾多样且危害严重,在孩子出生时可能已经存在病变,但早期父母无法用肉眼发现。等到发现来医院检查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要尽早检查,发现问题尽早治疗。”

据了解,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急救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发现病变,进行及时干预和治疗可以有效保存患儿有用视力,提高生存质量。

新生儿眼疾筛查重要性如此凸显,但却是个“冷门专业”。原因在于,基础医疗检查多,跟进随访时间长,治疗沟通难度大,还要常常面对家长因“舍不得孩子检查受苦”而产生的误解。与此相对,普遍被看作“体现技术含量”的手术,相对其它学科来说比较少。

对此,杨婧莹的想法很简单,“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有些责任总要有人去担,为什么不能是我?”

车吉平:“共产党员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

在云岭大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历久弥新,那就是杨善洲精神。多年来,万千党员学习传承践行杨善洲精神,用杨善洲精神滋养思想、激励斗志,为党和人民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车吉平,就是其中一位。

车吉平,省一院内干第二党支部党员、老年医学科护士。同为云南保山人,杨善洲一直是车吉平学习的对象,她始终用杨善洲的精神鼓励鞭策着自己,不断努力,追求进步。

自参加工作至今,车吉平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护理工作,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勤奋的态度,时刻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她时刻牢记“以人为本”,工作中努力为病人提供优质全面无缝隙护理。

她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这些老人,全身心地帮助老人。耐心、细心、责任心、爱心在她身上展露无遗。她视患者为亲人,这不仅得到了家属的认可,更得到了患者的喜爱。在她看来,这种认可和喜爱,就是一种动力。“虽然很辛苦,但是看到老人康复出院,我觉得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车吉平说。

如果说党员的责任是“奉献”,那护士的习惯就是“付出”。在车吉平的身上,时时刻刻都能看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默默坚守中诠释着无私奉献与责任担当。

2021年疫情期间,面对医院大规模疫苗接种工作,她任劳任怨。2022年4月初,她主动报名到上海方舱医院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中,丝毫没有懈怠,从来没有叫过苦、发过牢骚,坚决服从安排,遵守纪律。“疲惫而充实,收获颇多,能够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我倍感欣慰。”车吉平坦言。

“共产党员是一份光荣,更是一份责任。”车吉平说,每当穿上护士服,心中的那一份责任和梦想就给了她不断前行的力量。

吴纯霄:“把自己,当作连接村民与医院的桥梁。”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以来,省一院与其所定点帮扶的文山州西畴县之间的“缘分”,还在继续。

近3年来,省一院不断巩固拓展帮扶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工作有效衔接,全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帮扶,助力农特产品推广、对口医疗帮扶、关注群众生活一样也没落下。

吴纯霄,省一院国资处工作人员、派驻西畴县驻村工作队队员。这位“从云南山区走出来的孩子”,把自己当做了连接这一“缘分”的桥梁。

“我是从云南山区走出来的孩子,乡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深深地刻在我心里。”2022年11月,吴纯霄作为省一院派驻西畴县驻村工作队队员,来到文山州西畴县驻村。这位从山区走出来的孩子,又“回”到了山区。

在驻村工作中,吴纯霄始终把自己看作是连接村民与省一院之间的桥梁,承担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乡村振兴的神圣职责。

2023年3月,大地回春,但地处高海拔山区的鸡街乡龙老村依然寒雾缭绕,气温仍旧较低。此时,吴纯霄的心里牵挂着龙老小学刚刚开学的130多名寄宿制小学生。

“来到龙老驻村的第二天,我发现宿舍里学生自带的床垫和棉被大多比较单薄。孩子们很容易受凉感冒。”吴纯霄当时就想,能不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事?

想到就做!之后,吴纯霄与学校老师和村委会领导沟通后,迅速行动起来。消息传回省一院机关第十党支部后,共筹到善款14000余元,购买了141套优质的棉被、床垫、枕头和床单、被套三件套,及时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中。

不仅如此,吴纯霄还积极联系省一院的专家团队,组织他们到村里进行义诊,确保那些行动不便的群众也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

桩桩件件、点点滴滴,吴纯霄和整个驻村工作队,正如他所说,仿佛一座桥梁,将省一院和西畴县的村村寨寨连接起来。

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日夜奋战在医疗救治最前线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

全力以赴守护人民群众健康

……

每一位党员讲述的故事

都浓缩了省一院

谋长远之策

行固本之举

兴实干之风

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

的实践新成果

新征程上

省一院

将继续以实绩实效彰显党建引领的强大力量

奋力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云新闻记者:王熠 张晓橙 李喜翠 实习生:赵梓靖

海报设计:林显富

责编:张晓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