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首页 >> 理论与实践

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质效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8/01 00:47

□ 杨学坤

7月10日,新时代云南省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昆明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部署要求,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建设高质量发展。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让思政课内容更丰富、更吸引人,确保思政课质量高、效果好,这就要求充分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着力在立根固本、塑形铸魂、家校协同上下功夫,切实提升思政课育人质效。

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让思政课“强”起来。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主责主业落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上来,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做到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要注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打牢学生成长成才思想根基,真正做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

在塑形铸魂上下功夫,让思政课“活”起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办好新时代思政课,需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推进“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创新“思政课堂+社会课堂”育人模式,通过红色根脉寻访、现场教学、社会实践调查、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优化“大体系”、建设“大课堂”、建好“大师资”,形成“一校一特色”的课程思政工作模式,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贴近现实,让“身边人”讲“身边事”,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回答好时代之问和学生关切。

在家校协同上下功夫,让思政课“立”起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构建和完善家庭、学校、社会多方协同的育人机制,政府需加大对教育事业投入,配强师资力量,完善教学设施,加强教育质量保障和监管。学校应注重教育内涵和外在环境的协调,统筹用好各类社会资源作为强化实践育人的途径。社会应积极参与育人工作,提供丰富多样的育人环境和资源,积极宣传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工作举措、实际成效。家庭应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学校和社会组织保持联系,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带动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工作格局,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作者单位:洱源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