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守的是人生,守的是不被遗忘......
作者:
来源:七彩云端
时间:2024/08/02 15:41
由云南广播电视台出品,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和新媒体中心周卫平工作室摄制的10集微纪录片《守艺人》(第二季)将于8月5日全网上线,大小屏同频发布,璀璨来袭!去年9月,《守艺人》(第一季)发布,摄制组走遍云南丽江、迪庆、怒江、大理、德宏等地,运用4K超高清拍摄,把镜头聚焦于非遗守艺人,探秘云南山区的生命秘密,揭开生命和文明在发展中碰撞、融合、重铸的机理和过程,记录社会与文化的时代痕迹,与民族频率共同打造非遗短片力作。《守艺人》(第一季)入选中央网信办“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五个一百工程)“网络正能量专题专栏”。纪录的意义非凡,传承的力量巨大,《守艺人》(第二季)保持初心,再次出发,通过镜头语言,传递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呈现云南非遗精髓所在,体现云南各民族和睦、和谐的生活状态。一直以来,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关注民族文化,传播民族心声,做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此前每年推出民族节庆直播、做好原创节目。民族频率先后推出了《动听云南-云南少数民族青歌会》《村光灿烂·乡村振兴民族行》《我唱新歌给党听》《心中的歌》《奋进·新征程》等系列节目,讲好云南民族故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与好评,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云南广播电视台周卫平工作室团队具有大型纪录片拍摄的成功经验,承担拍摄了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核心影像七集纪录片《生命之歌》,跨境联合摄制“一带一路“倡议主题四集纪录片《睦邻.缅甸》,云南重点题材项目四集纪录片《滇越铁路-生命的故事》,四集纪录片《香格里拉》等节目,荣获国内外多项电影电视大奖。匠人精神,是时间的低语,是岁月的沉淀。它不在于一朝一夕的速成,而在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磨砺与坚持。匠人们以手作心,将每一份材料视为生命的延伸,通过无数次的尝试与调整,将平凡化为非凡,赋予作品以灵魂与温度。在匠人的世界里,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守艺人们”不断挑战自我,勇于突破传统束缚,在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找平衡,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云南广播电视台民族频率和新媒体中心周卫平工作室的摄制团队也在用匠人精神向匠人致敬,对《守艺人》细节的极致追求,对《守艺人》品质的严格把控。《守艺人》坚持守正创新,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内涵,弘扬其当代价值。通过叙事手法、影像呈现、技术革新等方面的创新,让古老的非遗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守艺人》(第二季)依然是10集微纪录片+《云南非遗60秒》的组合,以每位艺人5分钟+1分钟非遗的篇幅,探索手艺与社会学、生态学的关系,弘扬匠人精神,呈现生态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基诺族大鼓舞、纳西族东巴画、景颇族绿叶宴、傈僳族阿尺木刮、傣族傣陶制作、 拉祜族芦笙舞、傣族剪纸、布朗族布朗弹唱、哈尼族多声部音乐、屏边苗族刺绣,都是云南各民族的生活,是生活的文化表达,它体现在各民族的衣食住行、节庆娱乐等各个方面。 傣族傣陶制作
基诺族大鼓舞
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必须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才能不断汲取养分。尽管面临重重困难,总有一群匠人在默默坚守着这些宝贵的技艺。他们深知这些技艺的价值与意义,愿意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传承。 傈僳族阿尺木刮 非遗的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当非遗传承与生活紧密结合时,人们可以根据生活的变化和需求,对非遗进行创新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和实用需求,从而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记 者:杨维涵
编 辑:田焕焕、李响文
审 核:马雁南、盛雪梅
终 审:李光辉、武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