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大理日报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管窥昆明·公开课”(41)| 90后非遗传承人陈启及:漆艺是一项“以一化百”的技术

作者: 来源:都市时报 时间:2024/08/06 15:14



苍老遒劲、纹理清晰的老榆木桌上,一字排开一件件漆器,有茶器茶具,有首饰戒指,有杯盏盒碗。或黑或红或棕的底色,以褐、黄、绿、蓝、紫等色彩髹涂,衬出金的富丽、银的晶莹、玛瑙的温润、珊瑚的梦幻……色彩的瑰丽与胎体的坚固,铸就它或厚实凝重的质感,或轻巧如燕的手感。


很难想象,这些精美的漆器,竟出自一位阳光帅气的90后小哥之手。


漆器的光泽历久弥新


冻子胎,最大程度解放漆艺的想象力


什么是漆艺?一件漆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8月2日,“管窥昆明·公开课”栏目组来到位于安宁市连然街道综合文化馆内的漆器传习馆,邀请陈启及老师带来一堂精彩的漆艺科普课。 


茶台


在见到陈启及之前,我们以为这位漆艺非遗传承人是位老人家,没想到迎面而来却是个小帅哥,真是后生可畏。面对一个个他设计制作的漆器,“或红如丹砂,或黑如点漆”,我们赞叹之余不禁好奇:“你是怎么与漆艺结缘的呢?”


“我十来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漆艺,那时常常看着外公和舅舅制作家具,一遍一遍地刷漆,就很好奇这门工艺,自己也会学着涂抹一些板子来玩。那些东西严格意义来说不算是漆器。后来是自己对工艺的要求高了,不能像之前那样小打小闹的玩了,就又系统的学了一遍。”


水洗


系统学习之后,陈启及发现漆艺原来可以运用在不同的器物上,比如竹、木、布、皮、纸、金属等等,被称为“胎”。“从建筑到餐具,到茶器,油纸伞,墨等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越学越觉得有意思。”他兴奋地说。


这个过程中,陈启及又有了新发现——原来,自家传承的漆艺有着独特的工艺技法,那就是“冻子胎”工艺。



我国古代最早的漆艺专著《髹饰录》,就有冻子胎的记载,以生漆作为主要原料,来制作特殊性很强的胎体。“就像现在的小孩子常常玩的橡胶泥,可以捏成任何想要的造型。”陈启及随手捏了一条小鱼,这个可随意塑形的“冻子胎”,简直妙极了。“可以这么说,这门工艺,能最大程度地解放漆艺的想象力。”这也是他最自信也最自豪的家传技法。


冻子胎捏胎


“百里千刀一斤漆”,既是辛苦也是珍贵


“尧禅天下,虞舜受之,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诸侯以为益侈。”春秋时期,《韩非子》中就曾记载,尧舜所用食具,砍山上的树木,做成木器,又髹涂大漆在上面,送到宫里,诸侯都觉得这很奢侈。


漆碗、漆瓶


比文字更早的是实物的出土年限。在距今 7000 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曾出土过大量的漆器。


天然生漆,又叫大漆、土漆、老漆、国漆、生漆,有“涂料之王”的美名。民间历来有‘百里千刀一斤漆’的说法,那么它的采割、熬制又是怎么样的过程?


陈启及告诉我们,现代说的漆,与古代是不一样的,“古代的漆字没有三点水,现在,大家提到漆,一般都会认为是化工漆,但深究起来,这是两个不同的字,而漆艺所使用的原料,叫生漆,采自一种叫漆树的树,采摘方式与橡胶类似,通过割破树皮来让漆树分泌出生漆液。‘百里千刀一斤漆’,既是形容漆农的辛苦,也是表达生漆的珍贵。”


漆农的辛苦,不仅仅是百里千刀,还要承受因生漆而引发的过敏。“生漆采摘下来之后,要进行脱水处理,进过脱水处理,就成为我们制作漆器所使用的大漆原料。”


 大漆


“过敏也是限制漆艺从业者的一大难题,而有意思的是,大漆的过敏,是跟摄入量相关,也就是说,可能一开始不过敏,但做的时间长了,就开始过敏了。”经验丰富的漆艺人,也有着一些治过敏的小诀窍,例如用鸡蛋清。


当天,陈启及给我们用了一点自制的防敏油,涂在人中穴上,果然我们身处工作室,也闻到了浓郁的生漆气味,但都没事儿。


茶则


步骤顺序不唯一,各自环节又各成一派


看过《唐朝异闻录·西行》的观众都知道,其中泥偶案有一个斗宝的环节,有人拿出一个金银平脱镜来斗宝,这个金银平脱镜,就是漆器。


“漆匣镜明头尽白,铜瓶水冷齿先知”, 白居易的诗中也有提到金银平脱镜。


“金银平脱镜其实就是用平脱技法制作的漆器,类似的技法,在随着历史的演变,诞生出很多,比如剔漆工艺,脱胎,冻子胎,螺钿,犀皮等等。”陈启及介绍说,漆器有着防水防酸防碱,耐磨等等优点,而且放置时间越长,漆器色泽就越通透,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越能够使人感受到它的厚重而内敛的气质。


漆艺还作为传统的填色工艺,运用在金属器上,比如收藏在河南省博物馆的春秋卷云纹填漆鼎。“可以说,漆艺是和我们的丝绸、陶瓷同样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瑰宝。”


调漆


上漆


关于漆器的工艺环节,陈启及现场给我们做了实操展示——调漆、抹灰、裱麻,“等漆灰干后,就开始找平,找平之后,就可以用有颜色或者透明的大漆,来髹涂作品。根据技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做花纹,浅浮雕,深浮雕、镶嵌螺钿,金银片等等方式,来修饰整个漆器。最后,再加以抛光,一件漆器就算完成了。”他一边操作一边讲解,“这些步骤顺序并不唯一,各自环节又各成一派。”


裱麻后上漆


反复上漆


漆器的干燥过程不仅缓慢,更需要在高湿高温的环境下才能完成。陈启及的工作室里就有间专门的“荫房”,保持着特定的温度和湿度。他把一件件器物放进去,待干燥,又取出来再上漆,如此反复。  


桌上一件长宽约30X15厘米的茶台,沉甸甸的,温润如玉,我们以为是石胎,没想到他说是木胎,“刷了上百道漆了,”他云淡风轻地一句,却令我们惊诧不已:这是历经了多少时光的打磨,才能沉淀出这涅槃般的重生?


器物之美如人生,有时厚重才显贵重,有时脱胎化羽方成蝶。



对话:


Q:作为漆艺非遗传承人,你对这项古老技法的传承和创新有着怎样的思考?


A:传统工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其实也曾经是一个时代的工业水平体现,然而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每个时代的工业样貌,会随着当下的新兴技术而改变,甚至是更替,曾经发达的,成为陈旧的,新的又成为了发达的,传统工艺与新兴工艺之间,身份始终在变化互易,但不变的是新兴技术的诞生或者成长,依旧是向传统的学习。


传统是一位长者,它有着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去学习,比如,向大自然里的动植物,大自然的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学习,比如,榫卯工艺的运用等等。


这种“从传统学习,再走向发展”的精神中,有着蓬勃的活力,而这样的精神,也被我们称之为“继往开来”,这也是匠人精神中的薪火相传。


作为传统工艺匠人,首先我们就已经身负“传统”之名,我们不仅要去担起传统工艺的继往开来,也要考虑传统工艺在我们手中,要何去何从,更要考虑与当下一日千里的发达新兴工艺相比,我们又将如何自处。


戒指


Q:你的思考很深入。能不能具体说说这个“继往开来”?


A:如果说在原有的领域,我们仅仅是继承的话,那可以把这样的继承行为比作“1”,因为这是继承已经存在的东西;但若是在拓展新的领域,从无到有,那这样的拓展就可以比作是“0”。乍一眼看,似乎“1”比“0”好,但其实,“1”只能是“1”,其极限不会超过自身“1”的数值,但“0”有更多可能。


那我们是否可以,以“1”为基础,去拓展“0”的可能呢?


漆艺作为最传统的工艺之一,有着千年的历史,其发展早以与我们民族的工业发展历史水乳交融,因此,漆艺也曾贯穿当时的工业行业的方方面面,这也体现了漆艺有着绝佳的延展性,以及包容性。它既有美术相关的装饰技法,更有着功能性极强的技术手段。我不得不称赞,这是一门理想化的技术,一门,以一化百的技术。


这就是漆艺的“1”。



Q:那什么是漆艺的“0”呢?


A:所谓“0”,既是拓展它的新用途,又或者说展现它新的价值。


作为漆艺手艺人,我看到了漆艺其延展性带来无限可能,以我们一脉独有的漆艺冻子胎工艺为例,我由此看到漆艺运用在珠宝加工方面的“0”。


以往的珠宝首饰加工的,其原材料均使用延展性以及可塑性极强的金属来制作首饰,镶嵌宝石。自古,若是不借助胶水粘性的话,似乎以金属来镶嵌宝石,成为了首选,中西皆是如此。


但为什么不能是漆艺呢?延展性,可塑性,漆艺皆有,漆艺有何不可呢?


做漆艺饰品的匠人,其实海内外已有人涉及,但做真正意义上的,用大漆去完成首饰中关于宝石的镶嵌的,却不闻有几,但这因为如此,这才是我要做的,继往开来的漆艺的“0”。


这就是我做漆艺珠宝首饰的初衷。



Q:漆艺珠宝首饰,这个是你正在探究的技法吗?


A:是的。随着大漆珠宝工艺的完善,漆艺中更多的技法可以在这个新的领域施展拳脚。比如当下的大漆首饰掐丝工艺,其实就是曾经的漆艺中的平脱工艺。类似种种,不甚枚举。


以漆艺来拓展珠宝加工工艺领域的运用,这就是漆艺这一门手艺,在我手中的“1”与“0”。而因这“0”,我所见证的无数可能,更如同一个个星光,汇成星河,让人望而心生激动。


而这,或许就是曾经的手艺匠人,在继往开来,薪火相传之中的热情所在吧。


陈启及在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