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 者 杨铁军 杜伟
通讯员 董友喆
今年以来,巍山全县上下掀起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通边远山区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的大干快上热潮,一大批通乡、通村组公路项目已经完工或正在抓紧实施。
“村民们期盼已久的进村水泥路终于建成了”
青山绿水,山路蜿蜒。这段时间,巍山县永建镇永乐村委会新村村民小组的村民们都在忙着铺筑通村水泥路。“这条路一直是压在村民心里的一块石头,现在有了政府通硬化路项目的支持,大家都积极参与修路。”该村村民小组长苏土和介绍。
新村公路曾是老关蒙公路的一段,过去路面为泥土路,遇到雨季,道路泥泞,村民出行困难。今年,这条路被列入巍山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上级补助资金每公里30万元。该村党支部召开村民大会,最终确定以“党建引领、村民自治、群策群力”的方式推进公路硬化建设。“村里有100多户村民,刚好这条路有5公里左右,大约20户负责一公里。由党员带头,村民们有钱的投钱、有力的出力,大家一起干。”苏土和介绍,“通过2个月的努力,长4.832公里、宽3.5米的水泥硬化路已完工,村民们期盼已久的进村水泥路终于建成了,告别了‘晴天迎面灰尘、雨天两脚泥水’的窘境。”
巍山县山多坝少,改善出行条件是群众最期盼的事。今年,该县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涉及的39条公路共计里程121.47公里,在工程建设中,全部采用“党建引领、群策群力”模式建设,交通运输部门实行项目分片挂包机制,对每一个项目的实施进行全过程跟踪监督管理和指导服务。目前,已完工25条80多公里,平均每公里成本约35万元。按以往传统方式招标每公里70万元计算,节约投资4000多万元。
“公路建成了,管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三分建,七分管,管护好通村公路是保障项目效益发挥的关键。在巍山县大仓镇新胜村委会的熊单二营公路,该村党总支副书记熊绍华带着村民们来到负责管养的村道开展养护工作,按照分段分组管护的方式,他和村里的25户村民负责两公里公路的管护工作。“现在通村公路建成了,管护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主要负责清沟、清理塌方、清扫路面和路边种花、种树等。”熊绍华介绍。
熊单二营公路全长11.9公里,是新胜村委会熊家营、单家营两个村152户村民外出的主要通道。水泥硬化路建成后,在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两村群众决定按照“谁受益,谁养护”的原则,将152户村民分成6个组,每组分段负责两公里的管护任务,由两村群众采取“定期集中清理+日常养护”的方式负责道路管养和绿化管护。熊家营村村民熊向东高兴地说:“现在公路建好了,即使是下雨天,我们的农副产品也可以拿出去卖,来回很方便,开车、骑摩托也更安全了。”
“立起责任人公示牌,将公路沿线管养和绿化管护任务明确到户,让修路、养路、护路的意识深入人心,既保持了路畅路美,又增强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提升。”巍山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柳艳梅介绍,巍山县各乡镇、村将公路管理和养护纳入村规民约,并通过创建党建示范路、党员责任路、推行“路长制”等形式,健全完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的长效机制。
“公路修好了,收购商直接来果园拉水果”
在巍山县马鞍山乡三胜村,万亩梨树一望无际,圆润饱满的梨子压弯了枝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销售今年的第一批早熟红雪梨。马鞍山乡地处巍山坝子的西北部,过去通乡公路等级低,弯多路窄,且路面破损严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自“四好农村路”建设以来,马鞍山乡实施了通乡公路“四改三”项目和一批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项目。“通乡公路改造不仅对道路的宽度进行了拓宽处理,而且对道路的线形和坡度都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了处理,改造完成后,整条路的通行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同时,对公路的安全隐患也按相应的标准进行了治理,为当地群众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巍山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刘金华介绍。
如今,一条条平坦宽阔、安全通畅的农村公路修到马鞍山乡各个村的田间地头,不但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更带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三胜村果农杨淑斌说:“以前的路相当难走,还要用拖拉机、农用车倒运水果,造成水果损坏大,收购商就不愿意来买。现在公路修好了,收购商直接开车到我们家果园拉水果,各方面的损耗都减少了,收购商有赚头,我们的收入也增加了。”
柳艳梅介绍,巍山县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交通先行”理念,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来抓,着力打通山区主干道和通组、通户道路“最后一公里”,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行业主抓、社会参与”的农村公路治理格局。截至2023年底,巍山县公路通车里程3811公里,其中,县道417公里、乡道566公里、村道1040公里。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有力改善了巍山县山区群众的出行条件,为偏远地区的发展夯实了交通基础,助力了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