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风传承,家风建设始终是社会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这一论述以宽广的视野,把家庭建设与国家发展、家风建设与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紧密结合起来,赋予家风建设以更加恢宏、更为深刻的时代内涵,体现了良好家风是家庭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党风政风行风的逻辑起点和深厚基础。
新时代,建设具有民族个性,时代特色的家风文化是“两个结合”的体现,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大理是白族聚居地,这里历史文化厚重,素有文献名邦之称,早在汉唐时期,这里的人们就不断学习中原的文化,同时较好地保存了自身文化的个性,孕育出独特的白族文化,这种文化也悄然融入了白族民居建筑之中,通过郡望堂号这一象征符号,题写在自家的照壁上,照壁题写了家风,使之成为白族民居中最具特色的部分,除了外观秀美雅致,更承载着绵延厚重的文化。平章世第、瑞荫平章、太尉平章是大理段氏的照壁题字,承载着段氏先人希望子孙有远大的志向,能光耀门第的情怀;杨氏人家题写清白传家、四知门第,传承的是清正廉洁,洁身自好的家风;先祖张公艺家中九世同居、百人同灶,张姓人家倡导“忍为高,和为贵”,“百忍家声”成为教育后代的家风。大理白族人家照壁上的家风题字皆为四字,内容十分丰富,表明姓氏,彰显家世,展示家族向善向上的价值取向,总体呈现了白族人“在家可作锦绣文章,立世则能为国为民”的生存智慧。照壁上的家风也让我们看到,白族先祖不拘泥于地域,主动融入中华民族文化体认中,把在立德立言立功上有显著成就的同姓贤人尊为祖先,树为后世子孙的榜样,把他们处世智慧总结为四字写在家中照壁上,经年累月照进家人心灵,凝聚成家族世代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温润滋养着一代代家族成员成人成才。从这些家风人物中,我们深切体会到白族文化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使白族文化不仅独具特色,也更显包容大气。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构建为一个整体,开辟了家庭建设的新篇章。家庭家教家风三者辩证统一,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家风在家庭中涵养;家教是家庭精神内核的具体体现;家风诞生于家庭,深刻影响着家庭成员的精神风貌。注重家庭就要把自己的家庭建设好,使之成为全社会的样板。只有家庭这个基本细胞健康有活力,社会这个有机体在结构上才能平衡,在运行上才能顺畅,在发展上才能持续。注重家教要力求家教科学,使之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家教是人类教育和教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进行的最初始、最基本、最具内在价值体认和内在认同的教育和教化。《说文解字》云:“育,养子使之善也。”家教更注重人文礼俗和道德伦理的教育和养成,是一种真正纯粹的德行生命教育。注重家风要求把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国家梦、民族梦之中,担当起引领社会新风尚的责任,家风是给世代家族成员树立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要求,往往是世世代代相互影响、互相感染,共同践行,累世绵延。好家风不是孤立独行的一家之风,而是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共建起全社会的好风气,是互促互进的全民联动型家风。大理照壁上的好家风是白族群众共有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新时代传承好照壁上的家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需要汇聚个人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升华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建立相亲相爱的家庭关系,弘扬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倡导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代代相传,薪火相济,激励着人们向上向善,砥砺奋进。
(作者单位:大理州委党校)